橫山的小小藝術家


(想看更清楚和更快速的影片請按此)
影片中其實可以細分成三個部份:一個是帶點幽默的地球片頭,第二部份是橫山國小孩子的表演,最後一部份是靜靜、溫馨的孩子狀態。

在孩子經過約莫兩個半月課程之後,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堂課程,稱它為"回顧展"。這部影片,雖然現在看起來是一部片子,但是為了配合我們設計的回顧展,在播放給孩子們看的時候,我們拆成三部份給孩子觀賞。

先說說為什麼有回顧展吧!

從最初的計畫開始,我們就希望打破孩子對藝術的想像,突破目前學校教育中分門別類的習慣。"技巧"並非我們想要訴說的故事,我們更在意孩子"如何去創作、如何去欣賞"。因此,在我們的藝術教育之中,體驗會成為很重要的一環:用身體去經驗、用心去感覺。不過,體驗的東西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呢?對大人來說,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享、討論,在過程中作自我的反思與回饋。但要作反思,"語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素材。

常常跟孩子相處的人就會知道,孩子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擅長"表達",有時會說:"不知道"。重要的是,他們並不是沒有感受,累積在他們體內的能量可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但是,如何反映給孩子呢?

從這問題出發,我們決定用一個特別的方式去跟孩子互動,就是"影像故事"。

我們把整個影像故事分成三部份:片頭、照片故事、片尾。

片頭是以誇張的呈現去吸引孩子注意,主要在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照片故事是請子玲老師,用逗趣的方式,配合孩子照片的簡報,告訴孩子們他們兩個半月在經歷什麼樣子的事情。每當孩子的照片在投影幕上出現,都會引起一陣哄堂大笑。有趣的是:孩子們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現在螢幕上。(當然,我們事先就已經設計過,每一位孩子的照片都有出現,所以我們準備快一百張的照片)

片尾是以溫馨的方式去呈現,用動態的影片去讓孩子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在當時這一堂課,影片播放到一半,正好下課鐘聲響起,竟然每一個孩子充耳不聞,靜靜的看著影片中的自己。

其實,用"影像故事"去作一個反映(reflection),構思是從心理學的概念中得到靈感。因為當影片投影到幕上,孩子也出現在影片之中,影片(或是照片)就是成為一個"他者"(the other),讓孩子能夠用第三者的眼睛,去跟影片中的自己作對話。孩子將不再用一樣的框架(flame)去理解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樣子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我們才有可能去重新框定(reflame)孩子的想法,試著傳達我們所抱持的理念。

這堂課同時,我們邀請下一位授課藝術家(美華老師)參與,讓她能夠承接前兩個半月的施作,構思接下來要帶給孩子的東西。我們也邀請橫山國小的李主任、導師,讓學校也看見孩子不同的面向。

這影片中,除了影片故事的片頭與片尾(分屬於第一段地球影片與第三段孩子課程紀錄,子玲老師的照片故事不在其中),大家可以看見第二段影片的星際情緣是在去年(2008年)12月19日橫山國小的年度藝文展演活動之中特別製作。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