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高畫質影片請按此

影片的背景,是三芝鄉的三芝國小的孩子,小儒老師是進入三芝國小教學的第一個藝術家。

其實,課程的設計藍圖是複雜的,它包含著"解構"與"重組"。在我們進行田野調查以後,梵體的教學團隊就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打破某些體制的限制、讓孩子能夠更自由、更無拘無束的創作。畢竟,藝術在某些時候是帶著那麼一點叛逆、那麼些與眾不同。

於是,藝術家宜儒就想到一個另大家鼓掌的好點子:從書本開始解構與重組。

大家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常常會畫課本。課本雖然具有許許多多的知識,但是若只是把課本當知識來閱讀,似乎少了點樂趣(我們都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不過,若是我們把孩子最熟悉的東西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讓孩子用不一樣的框架來看同一個事物,那一切也會變得不太一樣了!

有時候,令人眼睛一亮的藝術創作,不就是從這些不一樣中誕生?

小儒老師在課堂中,用最簡單的引導,讓孩子重新去解構熟悉的"國語課本",再用一些技巧來"重組"孩子的創作。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因為小儒老師非常鼓勵孩子去突破一些限制,比如說不用按照課本背後名字格子的大小,用力、大大的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背後。

孩子們也出現讓我們新奇的時刻,不論是對他們有感覺的文字或課文,或是他們畫出來東西、剪下來的圖案、拼出來的故事。我們也好奇:為甚麼他們會選擇這個呢?



想看更高畫質的影片可按此進入

藝教於樂專案已經進行完了上學期課程,這影片就是在呈現上學期橫山國小後半段的小紀錄。

在學期中成果之前(請見橫山的小小藝術家),孩子們進行了五週的光影與肢體探索,而這段旅程的導遊,就是靴子老師(藝術家薛美華)。

靴子老師會用很多方法來了解孩子的特性。像是影片中開始,靴子老師帶領孩子們玩123木頭人,透過"動"與"不動"之間來知道每個孩子對肢體的掌握程度。為了讓短短40分鐘課堂能有效抓住孩子的注意,靴子老師會用各種表演方法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在影片其中一段(靴子老師拿著水壺,把自己當成是記者),是她特別設計過的開場,讓自己變成記者,使孩子能夠進入她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這些想法,會讓藝術落實在教育上時,也脫離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教室變成一個小小劇場。這種教學法,也是一個非常特別、也非常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教學方式。畢竟,劇場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許多可能性的地方,若是一個教室變成一個劇場,這種空間的變化,會激起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只是在剪輯影片時,常常會湧起一股"可惜"的感受。有許多很棒的畫面與情境、對話,無法一一的放入影片當中,會擔心影片會看起來太複雜...

靴子老師的課程很豐富,當然準備起來也不容易。在進行光影課程之時,工作團隊都需要提前兩小時到達學校,把一片用十多張全開畫紙拼出的大幕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吊的方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孩子們總是對生物很趕興趣,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每次看見動物百科圖鑑,就像是磁鐵吸住磁鐵,不走了!

我們在橫山國小藝術教學的班級是三、四年級合體,每週五下午就是我們與孩子約會的時間。他們的四年級李弘善老師是一位海洋生物的專家,常常教孩子各式各樣有關海洋的知識。在上學期的最後一週,我們與李老師約好去了一趟教學觀摩,經歷了一趟李老師海洋生物的奇妙之旅。



一個在台灣海邊找到的小瓶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從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在課堂上運用想像力自由發揮,李老師再慢慢引導孩子進入海洋的世界。在教室的講桌上,就放著許許多多像是貝殼的小東西,那是李老師從沙灘上撿回來的。孩子們對那些小東西非常有興趣,拿著放大鏡仔細的觀察、研究。李老師在孩子觀察到某一段落,就細細地告訴孩子這些小東西的故事。有海綿、小貝殼、有人類製造出來的無機物...

在課堂之後,我們開心的與李老師討論一件有趣又神秘的事情...

橫山的孩子,徜徉在三芝的海與山之中,這本就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寶藏,再加上孩子又對生物的有這麼濃厚的好奇心...有沒有可能,把海洋生物跟藝術創作融合呢?

這個想法一出現,那可是另一個充滿雀躍的忙碌的開端。無疑這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實際上落實卻不容易,需要非常充分的溝通與合作。

在橫山2008年12月中的"牛轉乾坤"晚會上,我們看見孩子的活動力。當我們播放孩子的電影(橫山的小小藝術家)給所有人看時,不只引起孩子的注意(包括其他年級的孩子),也讓校長、主任、老師有不一樣的感動(當晚會結束校長主動跟我們道謝時,真是感到開心與榮幸)。在隔週的課堂,我們請子玲老師帶領孩子做了一個上學期回顧整理,也期待下學期的課程的發生。

下學期,也就是二月的開學,我們將讓藝術家與李老師攜手合作,用精密的教案設計,來讓孩子創作出屬於他們的作品。光用想像就很興奮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