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更高畫質影片請按此

影片的背景,是三芝鄉的三芝國小的孩子,小儒老師是進入三芝國小教學的第一個藝術家。

其實,課程的設計藍圖是複雜的,它包含著"解構"與"重組"。在我們進行田野調查以後,梵體的教學團隊就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打破某些體制的限制、讓孩子能夠更自由、更無拘無束的創作。畢竟,藝術在某些時候是帶著那麼一點叛逆、那麼些與眾不同。

於是,藝術家宜儒就想到一個另大家鼓掌的好點子:從書本開始解構與重組。

大家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常常會畫課本。課本雖然具有許許多多的知識,但是若只是把課本當知識來閱讀,似乎少了點樂趣(我們都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不過,若是我們把孩子最熟悉的東西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讓孩子用不一樣的框架來看同一個事物,那一切也會變得不太一樣了!

有時候,令人眼睛一亮的藝術創作,不就是從這些不一樣中誕生?

小儒老師在課堂中,用最簡單的引導,讓孩子重新去解構熟悉的"國語課本",再用一些技巧來"重組"孩子的創作。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因為小儒老師非常鼓勵孩子去突破一些限制,比如說不用按照課本背後名字格子的大小,用力、大大的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背後。

孩子們也出現讓我們新奇的時刻,不論是對他們有感覺的文字或課文,或是他們畫出來東西、剪下來的圖案、拼出來的故事。我們也好奇:為甚麼他們會選擇這個呢?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