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


梵體劇場除了施作以外,也留下相當大量的影音紀錄:20部剪輯影片、超過80小時以上的課程實況錄影、超過20000張以上的課堂照片。當然,還有許多文字與教案。在約60堂課程中,沒有一堂課有重複,每一堂課程都是根據孩子與學校狀態決定的。

資料的齊全,也是希望有更多關心藝術教育的工作者可以共同討論、分享,讓孩子能夠有更多在藝術中學習的機會與可能。雖然一整年度的藝教於樂結束,但期待這些過程的公開,能夠拋磚引玉,讓更多人一同為孩子而努力。


"激!思逗力"展演的結束,並非是一個終點,而是藝術教育的開端。

在展演結束以後,雖然預定的課程結束了,但梵體再回三所學校,替孩子做最後一堂回顧。除了一年來帶給孩子的各種有趣的課程,我們希望在展演結束之後,傳達給孩子知道別的孩子、別的觀眾看見他們的感受,以及這一年來,我們看見他們有多大的前進。

我們也隨著三所學校孩子與教師的特性,特別設計三種不同的回顧方式。讓興華國小的孩子互相訴說自己與別人在展演中的特別之處,然後我們再告訴孩子別的學校、別的成人是多麼欣賞他們的點子;在橫山國小課堂中,我們告訴每一位孩子這一年來他們個人有哪些很棒的變化,讓他們看見自己沒有發現的部份;以及讓三芝國小的孩子去思考,除了這一年所學到的東西,還有哪些創意是可以在生活中實踐的藝術。

最後一堂課,並沒有離情依依,我們希望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中,看見自己不一樣的價值。除了在孩子心中種下種子,我們也希望能夠告訴孩子如何施肥料、如何澆水、如何曬太陽。讓他們能夠自己把心中藝術的種子養大。


在這次"激!思逗力"的展演之中,我們以總體藝術為最高的原則來進行整體的設計。所以在展演前,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的老師與我們經過不斷的討論與溝通,就是要讓整個展演中孩子的作品、裝置藝術、以及孩子動態呈現,都成為一個整體。在課程規劃的時候,就不斷地思索如何結合。比如說:小耿老師在了解興華國小整個精靈故事之後,他決定課程中以"雨衣"為材料,讓孩子運用雨衣來成為一種視覺藝術的創作,但同時在表演時一穿雨衣,他們就搖身一變成為精靈孩子。

夢瞱老師在了解孩子"小小的我"概念之後,也以鐵絲為材料,讓孩子把自己的臉捏出,組成一張大的鐵絲構圖網。一張張的鐵絲構圖網,也將會形成一種奇異的感受,與三芝國小的主題"異次元的時空之旅"形成呼應。在表演過程中打在天花板與地板的圖案,也是孩子運用剪紙技巧所創作出的"小小的我"。

橫山國小的視覺藝術創作,甚至直接化為光影的投影,孩子可以直接與自己作品互動。他們的表演舞台設計最特殊,三面牆的設計,是薛美華老師苦思兩個月之後的獨特設計。

以總體藝術為起點,在展演中即使只是一根竹子、或是竹子上的飛機,都是整體的一部分,都有屬於它的故事。除了藝術型態,我們也給予孩子相當大的創作空間,大到我們自己有時都很緊張。比如說橫山國小,所有的故事、音樂,都是他們自己想要呈現給大家看的。我還記得有一次薛美華老師與孩子的對話:

孩子說:"我們要有功夫的打鬥在裡面"
美華老師很納悶:"海底怎麼會有功夫呢?"
孩子回道:"楊過就在海裡練劍呀!"
薛美華老師摸摸頭說:"好吧!你說服我了!"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準備出屬於他們的展演。所有的藝術家、學校老師、孩子,共同完成了這一項困難的挑戰。


在本次"藝教於樂II~透過藝術學習"中,吳文翠老師是我們梵體劇場的藝術與教學總監。從最開始的理念、方向,以及運用總體藝術來將視覺與表演藝術做更深一層的連結,都是由文翠老師所提出的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文翠老師不但有教學,還給予藝術家團隊相當好的建議與想法。在我們團隊最辛苦時,也聽見文翠老師的鼓勵。

感謝文翠老師!


『藝教於樂Ⅱ──透過藝術學習』專案
梵體劇場教師研習營──『讓孩子們說自己的故事』


計劃緣起
梵體劇場承辦『藝教於樂Ⅱ──透過藝術學習』專案,以三芝鄉僅有的三所國小為對象,施作為期一年的藝術教育課程。為了推廣藝術教育,讓更多關心藝術教育的師長及民眾們,瞭解藝術教育如何操作及其意義所在:包括從發想、企劃教案,到實際執行的完整過程分享。也期望透過這樣的活動,使得藝術教育的種子能在更多人的心中萌芽、發酵。想了解更多「藝教於樂Ⅱ」專案詳情,請上<樂藝網>:http://theeasywander.blogspot.com


研習說明
時間:98年06月27日(六) 10:00~16:30,教師全程參與給予6小時研習時數證明
地點:竹圍工作室(http://www.bambooculture.com/picture/map_cn_2009_2.jpg
對象:國小教師以及對藝術教育有興趣之民眾
名額:30名(免費參加,額滿為止)
講師:梵體劇場行政總監 傅子豪


報名方式
報名表暨報名簡章下載http://blog.yam.com/vanbody/article/21309632
填妥報名表e-mail至梵體劇場信箱(vanbodytheatre@gmail.com)並來電確認


研習流程
09:30~10:00 報到
10:00~10:45 教案企劃說明──戲劇情境與角色
10:45~11:30 教案企劃說明──光與影的藝術
11:30~12:00 交流分享Q&A
12:00~13:00 午餐休息及分組
13:00~13:30 示範「光與影」的魔術
13:30~14:00 學員練習操作光影
14:00~15:00 小組教案創意發想
15:00~15:30 小組教案呈現
15:30~16:00 登記研習時數表、交流分享Q&A
16:00~16:30 參觀竹圍工作室、身聲劇場大地樂器館


‧梵體劇場/主辦
‧竹圍工作室、身聲劇場、三芝國小、興華國小、橫山國小/協辦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雄獅鉛筆廠/贊助







聯絡電話:梵體劇場 0911-921-230
聯絡人:執行秘書 戴嘉瑩
通訊地址:25199 台北縣淡水郵政487號信箱
E-mail:vanbodytheatre@gmail.com
Blog:http://blog.yam.com/vanbody

成果展的順利,除了感謝三所學校的師生之外,我們也非常感謝當天不辭辛勞趕來的雄獅鉛筆廠李翼文董事長、國藝會董事長黃明川、執行長江宗鴻。整整一年的計畫中,不斷從旁給予提醒與資源,讓我們團隊無後顧之憂的往前邁進,嘗試另一種藝術教育的可能。

表演有非常多的可能性,梵體劇場的理念之中,最重要的態度就是"貼近著孩子前行"。許多孩子在過去是參與過校內的演出:啦啦隊比賽、舞蹈表演...等等。但是,我們不斷的在過程中讓孩子意識到"表演呈現"與自己的關係。所以,我們打破一些常用的表演組織方法,例如:從劇本構思開始,填上主要的血與肉、練習...,反而順序有一些變化,先讓孩子產生出屬於他們自己所蘊含的元素,再組織起來。

所以,孩子在最後的半年中,老師們會引導孩子先去思考每個人究竟想要說些什麼。雖然表演常常是以一個整體做出發,然後分門別類,不過在這次的藝術教育之中,我們希望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參與從頭到尾的製作,不會有孩子被分到某個道具組,或是只是演一個所謂的"小角色"。在這次展演之中,每個孩子都是主角,他們所呈現的東西都是個人深刻的經驗。

像是三芝國小的表演中,我們花了半年時間讓每一個孩子把自己"小小的我"發展完成之後,我們再運用剩下的半個月,設計出一個能夠讓所有人上台呈現的表演方式(運用肢體表達自己),形成異次元的時空之旅。興華國小的內容,每個孩子都幫自己選擇一個精靈,當精靈漸漸變得更立體,彷彿不再是一個作品,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時,我們在運用一些戲劇元素,讓孩子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作成興華國小的精靈傳說。橫山國小很特別,因為我們花了半年,由擅長海洋生物的李老師教孩子海洋知識,由靴子老師教孩子光影的操作之後,我們把材料準備好,讓孩子在最後三節課中,自己選擇要表演的內容,在過程中要不斷用出之前老師們所教的一切,最後產出"海底黑幫艦隊"。

我們最喜歡的,就是像展演結束之後,孩子對我們說:"靴子老師好配合我們喔!我們說要丟大便,靴子老師還會打開雨傘說好臭喔!"

孩子在過程是辛苦的,因為他們不能依賴我們給予直接由上而下的命令,必須從自己出發,主動去思考究竟要說些什麼?用什麼材料?怎麼表達?我們相信這樣的經驗,孩子所得到的東西才不是我們教導的知識,而是從孩子體內本身所蘊含的藝術能量。


隨著長達一年的施作即將步入尾聲,梵體劇場將在三芝鄉公所五樓演藝廳舉辦成果展:"激!思逗力"(奇異的故事)。

感謝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雄獅鉛筆廠的贊助與指導,也感謝三芝國小、興華國小、橫山國小的大力協助,讓這一次的藝教於樂專案順利的進行。當然,非常感謝這一年來參與學習的孩子們,在他們身上,我們看見了許多充滿創意和能量的一面。

在這次展演之中,我們不只把目標放在"表演"而已,更透過不同面向的呈現,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年來孩子的課堂故事。也期待透過互相看見、觀摩,不論是大人或小孩,都有對話的機會。

敬邀各位來參加我們的"激!思逗力",穿過台北吵雜的市區,來到遍地是自然風光的三芝鄉,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呼吸寬闊的空氣。在98年6月3日下午3:00,在三芝鄉公所(台北縣三芝鄉中山路一段32號5樓),與您有個屬於夏日的約會。(98年6月4日~98年6月6日將是靜態展時間)

交通資訊:

Ⅰ— 搭乘捷運淡水站下車。

Ⅱ— 至淡水捷運站對面之淡水客運售票站(摩斯漢堡前、加油站旁)轉乘公車。

Ⅲ— 毋須在意公車號碼,凡公車之車牌寫有三芝基隆金山尖山湖茂林

者,皆可達三芝鄉公所,約10~15分鐘即有一班車。

Ⅳ— 上公車後約經40分鐘車程,於三芝國中站(全家便利商店前)下車,約

步行5分鐘可達三芝鄉公所。

Ⅴ— 回程於全家便利商店對面三芝國中站候車,搭乘往淡水(捷運站)公車。

註一 若對於公車路線還是有疑慮,可於上車時詢問司機是否有到三芝國中或淡

水捷運站。

註二 車資方面可投現或使用悠遊卡(一樣有轉乘優惠);因為偏遠地區車資較

貴,請多自備一些零錢,回程亦同。

註三 使用悠遊卡者請注意!刷卡方式同捷運:上車刷一次、下車刷一次,程式

會自動計算路程扣除車資。下車時請務必記得要再次刷卡,否則悠遊卡將

會被鎖卡,且要親自到淡水公車總站才能夠解卡,回程亦同。


隨著六月三日的接近,孩子們也進入最後準備的階段。

影片中是三芝國小四年六班的孩子。注意喔!他們的動作都不是隨便擺一個Pose,那是在這些孩子心中異次元裡的另一個自己。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心情、感受,也許是考不好的時候、也許是坐雲霄飛車的時候,這些加起來,就會成為屬於他們最特別的創作材料。

想要更聽見孩子心中異次元的故事嗎?不要忘記六月三日,與孩子在三芝夏日的約會喔!

大頭眼睛的故事


這一次藝術聯展的海報與邀請卡底圖是一顆顆的眼球,這並非來自藝術家的手稿,而是三芝國小其中一個孩子的"小小的我"。

還記得,帶領孩子進入異次元之後,我們請孩子畫出在那兒的自己:可以不是人形、可以是想像中的任何樣子。而宥任就畫出了一張都是眼珠子的圖畫,子玲老師問他為何這樣畫,他說:"因為我喜歡觀察,看這世界"。

海報與邀請函共有四個版本,我們讓每所學校的孩子一起挑選,大家不約而同都挑選這一張。當我們把這消息告訴宥任,他非常開心。三芝國小的導師許月華請我們製作邀請函的護背版,給宥任帶回家,也讓他的父母、兄弟姊妹一同看看。

宥任的頭很大,老師跟同學都叫他"大頭"。還記得有一次在周夢瞱老師的課堂上,老師要孩子用A4紙把自己的臉一比一的畫上去,然後用鐵絲把輪廓形狀捏出。宥任把自己的臉畫上去之後,喃喃自語:"真的好大、太大了"。

有可愛的一面,但我們也觀察到他有另一個敏感纖細的面向。在三芝、在這次計畫中有許多孩子都有這一面,而我們的藝術教育目的之一,也許就是讓這些敏感的情緒,有一個不一樣著地的出口。

橫山的孩子們


上週五是橫山國小在成果展之前的最後一堂課。我們邀請了校長、老師以及五、六年級的孩子們觀看校內的成果展預演。有些觀眾看不懂、但也有許多觀眾看得非常開心。

橫山國小這一次總共有19人,我們也剪了他們的身影來讓大家看看他們。薛美華老師替這些孩子們設計了屬於他們的舞台,讓他們盡情發揮。六月三日當天大家看見的,會是這群孩子們的創作。除了器材與佈置之外,故事、主題、劇情...等等都是由這些孩子自由想像。

印象最深的是:在排練過程中,其實有些內容連我們都看不太懂。但有一個孩子在練習完之後很興奮的跑來跟我們說:"很精彩吧!"。超可愛的臉孔讓我們大家一邊鼓掌,一邊鼓勵孩子們。

在異次元漫舞


梵體劇場在每一所小學都有不同的課程設計,這些設計隨著孩子的特性與想法而有變化。即使在橫山國小也有融入海洋生物的光影課程,但是在三芝國小的光影運用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為了讓想像力與創造力更加深入生活,三芝國小的孩子們試著做出一個個"小小的我",而這"小小的我"在異次元的時空中,是可以不斷變形、不斷延伸出更多可能。

於是,薛美華老師在課程中,特別設計了一個異次元的空間。在這異次元的空間中,孩子可以具體的與自己小小的我做互動。比如說把小小的我投在幕上,孩子就可以跟自己小小的我玩在一起。

考試時的"小小的我"、玩遊戲時的"小小的我"、上課時的"小小的我"...每一個時刻都不一樣。薛美華老師把吳文翠老師的概念延伸出去:吳文翠老師讓孩子跟著體內小小的我來動、來舞蹈 ; 而薛美華老師則是讓孩子想像不同時間、空間的小小的我,讓孩子具體的觸摸自己每一時刻的想像力。

藝術家的接力,讓課程內容變得更立體。不只是玩的開心,孩子偶而能夠回頭看見自己,有時更重要。



如果讓孩子自己說說看想讓別人看見自己的什麼?他們會說些什麼呢?

我們拍攝組與孩子約好一個時段,訪問每一個孩子關於課堂上與表演上最喜歡的東西。結果總是出乎我們意料呢!拍攝的時候,孩子重新回想課堂的過程,我們發現,拍攝對他們來說非常的激勵士氣呢!

上面的影片就是孩子們想要對觀眾推薦的部份喔!聽聽看,來自興華國小大屯溪精靈的呼喚!

橫山國小位在三芝鄉較偏遠的山上。這裡的孩子與山下的孩子不一樣,他們擁有極高的創造力、想像力、活動力。他們個人特色很強烈,不過,對於團隊合作方面相對起來就比較弱。

在6月3日的展演中,孩子並非是演出個人秀,而是要用團隊構思出一個屬於他們的故事。跟其他藝術教育或表演不同的是,我們並沒有先寫出一個劇本給孩子,也沒有幫孩子規定要做的事。

孩子自己畫出他們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 孩子用一張張自己畫的投影片拼出他們的故事。有趣的是:孩子自己決定他們要演出什麼?要給別人看些什麼?

可能他們發現把筆放在投影機上,可以投影出一個尖尖的東西刺向演員,演員很配合的演出倒地的動作。於是他們把這段過程命名為十八禁的自殺條件...又或是孩子很興奮的想要演功夫的喬段,跟薛美華老師辯論海底世界裡面到底有沒有功夫。

當然,在過程中孩子一定會有爭執,在爭執的過程中甚至會對演出感到沮喪、失望。薛美華老師的功力在這時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她在全班面前點出了孩子的狀況,然後告訴孩子:在團體合作中本來就會爭吵、會不和,但是還是可以繼續努力,一點一點的進步。她最厲害的部份就是可以點出每個孩子在團體合作中遇到困難之後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讓孩子聽的不發一語,仔細的思考薛美華老師說的話。

橫山國小的孩子演出會呈現一種很特別的氣氛喔!請大家拭目以待!


透過吳耿禎老師的教學,興華國小的孩子很努力地為自己設計精靈服裝!

這些孩子非常的有表演天份,可能也因為興華國小是一所小學校,因此學校若是有對外表演的機會,通常都是由某一個年級的一整班代表。(這跟大學校非常不一樣,大學校會是從各班級選出代表)

這一次我們帶領的四年級孩子,就常常代表學校上台演出。因此,他們對於自己的團隊很有向心力,對於上台也比較有信心。六月三日的"激!思逗力"演出,興華的孩子士氣非常高昂!

在山上學校的孩子都有一個特點,他們體力、身體的開放度都很好,腦袋中的想像在透過身體表達的時候是很順暢的。所以我們只要出一個題目,例如:"你們打招呼的方式是什麼呢?"

他們可以在短短幾分鐘之內,團隊快速的想出方式,然後用身體做出。其中的過程其實不容易,從想像力、團隊默契、團隊信任、團隊動力、以及每個孩子肢體的能動性,每一項都要有一定的成熟度才可以。

接下來,化身成精靈的孩子會努力地讓大家認識他們。準備展演的過程,也是整理過去一年所學最好的時機!


薛美華老師在三芝國小的藝教課堂中,讓孩子想像在異次元裡面,有著大大小小不一樣的空間。在這空間之中穿梭,需要靠每個孩子可愛的小小的我。

於是,美華老師讓孩子把這堂課中小小的我剪出來,貼在不同顏色的玻璃紙上,這呈現出另一種特別的氣氛。

在課堂結束之後,美華老師要我們把這些在不同顏色紙上的小小的我貼在孩子教室的窗戶上。透過窗外的光線,會有著很有趣味的感受。

隨著一開始到學校,早上的陽光是如何呢?中午大家吃飯的時候,顏色又是如何變化?陰天、雨天、太陽天,每一個時刻都會有屬於那時的色調。

教室就變成了小小的異次元,孩子跟著自己小小的我一起上課。導師也很喜歡這種感覺呢!
有時候,生活中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點子、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這會讓平凡的生活化成不同的樣貌。每一個看到這篇文章的人都可以試試看喔!把把東西剪下,貼在自己家中的窗戶上,會變得很有生活美學的品味!

展演海報


隨著成果展即將到來,我們製作了海報。

稍微解釋一下主題:激!思逗力!

"激"代表不平凡的,而思逗力是英文Story的中文譯名。合起來就是:不平凡的故事。

其實總共有四張完全不同的設計稿,為了讓孩子更有參與感、也更有真實感,我們讓孩子從四張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歡的海報。

左邊的是最後的定稿,底圖有許許多多的小眼睛。其實這張是孩子的作品喔!我們特別把孩子的作品拍下來,在運用特效來處理,一層一層加上顏色,最後的成果就是左方看見的圖片了。

從現在開始到六月三日,是孩子的準備期。在橫山國小、興華國小與三芝國小的老師協助下,孩子們準備完全不同類型的呈現。

運用總體藝術的概念,當天的演出不只是一個作品佈置或是動態演出而已。孩子的作品將成一個個的裝置藝術,而我們團隊中的表演藝術家將帶領孩子在這些裝置藝術中呈現孩子的樣貌。

不過,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也不斷地提醒孩子:在這展演之中,並非只是要呈現而已,也要去看看不同的孩子、看看自己。在互相觀摩之中,看見自己的獨特,也尊重別人的創意。

六月三日下午3:00,一場特別的藝術饗宴,即將在三芝鄉公所五樓登場。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來喔!



海底黑幫艦隊是屬於橫山國小三、四年級專屬的團隊。

海洋生物是這群孩子比其他孩子多的的東西,因為他們有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導師~李弘善老師。除了海洋生物,這群孩子也幫自己命名黑幫,組合起來,薛美華老師就幫這群孩子製造了一個:海底黑幫艦隊。

黑幫的由來,是因為在投票決定題目的當天,我們梵體劇場全體穿黑色的衣服,孩子看見之後,就一股腦兒的叫我們黑幫。

在這艦隊上,會發生許多有趣的事:孩子變成蛇頸龍、水上摩托車、鑽地機...薛美華老師大量運用光影的元素,設計出一堂一堂令人驚豔的課程設計。光影不只是把影子投在牆上,還有許多細緻、多元的變化隱藏在其中。

在接下來的四週,孩子會分成三組來努力。呈現的手法也會使來的觀眾大開眼界!

6月3日成果展,要來看喔!


今年夏天的成果展是這次計畫對外發表的日子。除了讓各地的人了解這群孩子的活力與創意之外,我們更希望在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意義:讓三個學校的孩子互相的觀看。

有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輕易的看見自己身上擁有的東西,得要藉著看見別人與自己的不同,才回頭看見自己,甚至看見自己背後的故事。

橫山、興華、與三芝國小的課程設計是完全不同,隨著孩子的特性與學校的樣貌而變化,最後的呈現也是完完全全不同的主題與方式。也因此,每一所學校的呈現都是屬於這所學校獨一無二的事件 ; 每一群孩子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個性與想像力。

所以,在這個計畫的最後一個月,我們不單單準備展演而已,在課程的設計上,更有許多特別的設計來達到交流的目的。比如說:預告片與孩子的訪談。

每一所學校,我們都會剪輯出一個預告片。這個預告片除了對外宣傳,更重要的目的是放映給三所學校的孩子看。每一所學校的孩子不單只是看見自己的預告片,還會看見別的孩子的預告片。在橫山國小教學的時候,美華老師先放興華與三芝的預告片(以及這兩所學校其他影片)給孩子看,當橫山的孩子看完,就會想看自己的回顧展與自己的預告片。

除了放映影片,我們也要孩子對著鏡頭做一個"自我介紹"。我們告訴孩子:"這個自我介紹會給其他的孩子們看。"然後要孩子試著表達他們對自己創作最得意、最有印象的部份。當然,孩子是會害羞的,所以我們也在過程中不斷的鼓勵。

這些過程是重要的,對孩子們來說,也許在一所班級之中(尤其全校一個年級只有一班時),很少有機會去看看不一樣的孩子。我們更希望藉著互相觀看,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的創作,也更懂得欣賞自己身上的獨特。


興華國小即將進入最後展演的準備。

美華老師結束課程之後,每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的任務與使命。在精靈流域當中,孩子會運用屬於他們的特性來達成他們的任務。比如說:自然系的天使會在天上監督大屯溪的清潔 ; 動物系也會在河流邊檢視有沒有垃圾。

接下來,我們更邀請了精靈造型師~吳耿禎老師來幫孩子裝扮。耿禎老師發給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的色紙,先練習基本功。注意喔!這些色紙在剪剪貼貼的過程中都不可以浪費!即使只是小小的屑屑,都可以拿來做成更多有趣的創作。



耿禎老師讓孩子把作品一個個放在地上圍起來。這時候作品就不在只是作品,而是呈現出另一種奇妙的氣氛。孩子一個個圍在作品當中,用他們的想像做出屬於他們樣子的動作。這是非常特別的體驗呢!

往後的課程,耿禎老師會幫孩子創作出屬於他們的精靈流域。當想像力已能用肢體來傳達以後,接著就要開始打造一個奇幻世界啦!


從吳文翠老師的課程引發孩子心中小小的我開始,成果展的雛型也開始展開。

為了讓孩子的想像力能更不受限制、更有活力,我們讓孩子用心中小小的我進入異次元。在這個特別的世界中,自己不再是原本的面貌,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型態與能力。

三芝國小的許月華老師(也就是四年六班的導師)可是幕後大功臣。她擁有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孩子的教育也有無比的熱忱與用心。在這次的施作之中,許老師把許多藝術家的概念加以延伸,創作出另一種藝術型態,也賦予創作更深入的意義。

在吳文翠老師之後,接著是吳耿禎、薛美華老師。耿禎老師運用剪紙來讓孩子真實做出許多特別的平面作品,而美華老師把異次元作更深的轉化。

如今,異次元漸漸成為孩子玩耍的另一個空間。在這空間之中,孩子不但能盡情發揮想像力,更能把自己的情感與期待放入。在6月3日的成果展之中,三芝國小的孩子們將會帶領在場所有觀眾,一同進入屬於他們的異次元世界。



興華國小的課程即將步入尾聲。在長達一年的施作裡,孩子經歷過許多的事情。

從拜訪大屯溪開始,我們就不斷塑造一個河神與精靈流域的故事。在一個充滿神話氛圍的環境中,會讓孩子更有動力去學習與探索。

在薛美華老師的最後一堂課程中,孩子說出他們對河神與精靈流域的使命與任務。這些使命會成為最後的展演呈現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自然系精靈用什麼方式安慰憂鬱的河神?排泄物精靈要如何阻止精靈流域的污染物?蝦子精靈要怎樣回應河神的呼喚?動物系精靈用什麼東西祝福精靈流域?

孩子的想像力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就會出現最特別、最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

在最後的一個月之中,我們請來了精靈造型師(吳耿禎老師)來替孩子穿上不同樣貌的精靈服飾,也打造一個屬於孩子想像中的精靈世界。6月3日的成果展演,興華國小的精靈孩子將會帶大家進入一個你沒有看過的大屯溪。

關心藝術教育的朋友,您好

本週星期五(2009.4.10) 的研討會,是梵體劇場與三芝三所小學合作的計畫分享。
這個計畫從去年秋天開始,梵體劇場偕同多位優秀藝術家進入小學,綜合視覺藝術 表演藝術等領域,為孩子一連串的課程。
在這過程中,藝術家們激盪出許多有趣的點子,我們更不斷於行動中反思,什麼是對孩子最有最有益的課程規劃。
直到今年,我們累積了許多孩子的精彩故事及經驗,非常希望與喜愛藝術教育的您,有個分享與交流的午後之約。

雖然三芝有段距離,但是相信這裡令人心情愉悅的自然風景,會讓您留下美好印象的!

研討會資訊如下
題目:讓孩子在藝術中長大--總體藝術出發,談"藝術人文領域"的實踐與分享
時間起訖:4/10(星期五) 13:30~4:30pm
地點:三芝國小2F會議室


有興趣參與的朋友可留言報名喔!
期待與您見面



轉眼已經到了上學期的尾聲,這堂課後,我們要下學期才能和小朋友們相見。

這一堂課,我們希望和孩子們一起回顧,這學期大家學到了,做到了甚麼。

興華國小位於大屯溪的上游,子豪老師為孩子們創造了河神的傳說,這個神祕有趣的設計,貫穿了學期課程,孩子們也對這個傳說非常著迷。因此在學期回顧的課程上,我們也希望以此為基調,帶來特殊新鮮回顧方式。

上課鐘聲一打,孩子們立刻興奮的聚集在教室門口,紛紛地問今天要上甚麼課,卻發現平常上課的圖書室門鎖起來了,子豪老師神祕地要大家安靜的排好隊,“教室裡有特殊的佈置,現在還不能進去喔“。不一會兒,子玲老師從圖書室走了出來,來到孩子面前,平時最愛和孩子們玩的她,今天一反常態,告訴大家學期末的這堂課將會很特別,需要大家用心的參與。“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準備好進去圖書館的心情“。

當所有人都靜下心後,子豪老師輕碰孩子的肩膀,一個一個地把他們領進圖書室裡。
今天的圖書室很不同,只有微弱的燈光,播放著神祕動人的音樂,木板地上有兩個很大的同心圓,除了老師之外,誰也不知道將會發生甚麼事。

老師們輕聲細語地,讓所有的孩子站上最外圈的圓,背對著圓心。

子玲老師的聲音悄悄的響起“今天,我們一起踏上時光旅行,時間會不斷的倒轉,不斷倒轉。我們會一起回想所有相處的時光。當我數到三,就請大家轉身,我們的旅程就開始囉。
"一.二.三“
當大家轉身時,發現圓心的蠟燭被點燃了,在溫柔的燭光中,時間開始逆流。
一起回到上一堂課,上上一堂課,一塊兒回想當時課程的內容,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件。每到一站,每個人就要向圓心走進一步,然後花點時間獨處,記起在那堂課中自己做到了哪些事,慎重的在紙張上,寫下最能代表當時的自己的兩個字,才能前進下一站。就這樣,我們與孩子一路回到了最初相遇的時刻。

孩子們都感受到了神奇肅穆的氛圍,課堂中出現了少有的靜謐(他們總是活潑好奇),個個認真的思索形容自己的文字,沈浸在每一堂課當時的情景,還有人感性的留下了眼淚。

最後一站到了,孩子們也都站上了距燭光最近的小圓中,蠟燭被吹熄了,音樂也改變了,變得溫和明亮充滿了生命力。“在這學期之中,你們做到了很多事,每個人心中有了長得不一樣的河神,也創造了屬於你們班的最獨特的大屯溪,每個人都是這條河中的精靈。“子玲老師從圓心的小盒子中,拿出捲筒衛生紙,一圈一圈的展開輕柔的垂墜在地上,讓柔軟潔白的紙從孩子之間流瀉到整間教室,看起來就像一個廣大的流域。

子豪老師再度領著孩子們,走出小圓圈,選擇自己在這流域中,最想棲息的地方,選好的孩子就安靜的坐下來,向老師領取一張白紙。

"這張白紙,是大屯溪精靈的門牌。你是甚麼精靈呢?把你的名字寫在門牌上,讓大家知道你的名字,住在大屯溪的哪裡。"

一說到要替自己取個特別的精靈名字,氣氛頓時熱絡了起來,孩子興奮的討論,要老師過去看看他們的門牌。

待所有人都完成了門牌,現在每個孩子都為自己起了個精靈名字,與大屯溪的關係更加緊密了。“大家帶著自己的門牌來這裡集合吧“,孩子蹦蹦跳跳地回到圓心,在老師的帶領下,每個人伸出小手疊在一塊兒,“大家下學期見!“,在明快充滿朝氣的齊聲大喊中,寒假的腳步也不遠了。

大家要過個好年喔,下學期的課程真是值得期待呀!

在李弘善老師上完海底火山的課程之後,薛美華老師又出現驚人的Idea。這一次,他把教室佈置成一個海底火山,請子豪老師播放火山的音樂與投影出紅色的火焰; 請文翠老師變成活火山,不斷灑出火山灰; 又請子玲老師在岸邊照顧孩子的安全!

然後,海底火山之旅開始了!火山不斷的撒初火山灰(綠豆粉),火山灰會降落在孩子身上。而孩子必須一組一組變身成海底探測用的潛水艇,就這樣進入海底展開火山之旅。沿途火山灰不斷的灑落、震耳的聲音響起...一個劇場式的藝術課程也開啟孩子另外一個想像空間!






美華老師設計的遊戲,總是可以結合許許多多的概念與想法,孩子會開始期待下一堂課又會玩一些什麼特別的東西呢?
右邊的照片是美華老師與孩子玩耍時拍的,他們的鬼臉是不是有點可怕呢?


吳文翠老師是非常資深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她的藝術作品中也包含許多她自己對土地、對這世界深刻的情感,並用精練的方式去表達。

在吳文翠老師的肢體課程,她不光只帶領孩子們動而已。而是讓孩子的感覺注入他們的身體之中,突破語言的隔閡,創造出另一種型態的藝術。影片之中,就是吳文翠老師在三芝國小內的教學,整個課程前後加起來約4小時。

在這4小時當中,吳文翠老師循序漸進地讓孩子一點一滴去熟悉肢體的語言。從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先出發,然後試著把能量注入身體之內。這樣的方法能夠讓不熟悉如何動身體的孩子有一個起點,漸漸把身體發展出來。

然後,用味覺(嗅覺)上的、視覺上的以及聽覺上的刺激讓孩子們去感受,再透過身體來傳達這些刺激之後的反應。不依賴語言,而是用"心"去理解、去訴說自己的故事。

孩子們也超過我們的預期,第一次上課與第二次上課差別就非常的大。在第一次上課的時候,孩子還不習慣肢體可以做什麼,可以看見他們有感覺到什麼,卻無法只用肢體去訴說。但是第二次上課,孩子們身體快速的化冰,藉著文翠老師的引導,已經可以突破原先肢體上的限制,變得更自由、更有生命力。

在三芝國小的藝術課程設計之中,吳文翠老師"小小的自己"的概念非常重要,它將帶領孩子進入自我探索的過程,也將貫穿接下來課程的內容。從自己感覺出發的藝術創作,就不再只是技術的炫耀,而是真實、而且深刻故事的結晶。

薛美華老師化身成竹筍人,在興華國小的藝術課程中,帶著許許多多的孩子們進入大屯溪奇幻的精靈流域....

右邊的圖片,是一個具有魔力的法寶球~我們跟它溝通了很久,它才允許我們替它照一張相片。要能夠進入精靈流域,必須跟這顆法寶球買門票...不過,用金錢是無法購買,法寶球要更珍貴的東西:就是孩子們豐沛的想像力!

而且,法寶球要求竹筍人帶領孩子把想像力注入肢體中,做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動作。隨後,才能夠當精靈流域的居民。

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天性與感受,變身成大屯溪精靈流域中不同的東西。竹筍人經過仔細的規劃,幫精靈孩子分成自然系、動物系與排泄物系的精靈。就像是吃下海賊王中的惡魔果實,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特殊能力!

法寶球對這些孩子非常滿意,在這一天,它吸收了許多美妙的想像力,它更看見在興華國小的孩子是如此的靈活多變、是如此擁有美麗的生命力!

在大屯溪的精靈流域之中,孩子會在這兒生活。交織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



想看更高畫質影片請按此

影片的背景,是三芝鄉的三芝國小的孩子,小儒老師是進入三芝國小教學的第一個藝術家。

其實,課程的設計藍圖是複雜的,它包含著"解構"與"重組"。在我們進行田野調查以後,梵體的教學團隊就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打破某些體制的限制、讓孩子能夠更自由、更無拘無束的創作。畢竟,藝術在某些時候是帶著那麼一點叛逆、那麼些與眾不同。

於是,藝術家宜儒就想到一個另大家鼓掌的好點子:從書本開始解構與重組。

大家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常常會畫課本。課本雖然具有許許多多的知識,但是若只是把課本當知識來閱讀,似乎少了點樂趣(我們都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不過,若是我們把孩子最熟悉的東西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讓孩子用不一樣的框架來看同一個事物,那一切也會變得不太一樣了!

有時候,令人眼睛一亮的藝術創作,不就是從這些不一樣中誕生?

小儒老師在課堂中,用最簡單的引導,讓孩子重新去解構熟悉的"國語課本",再用一些技巧來"重組"孩子的創作。這是一個有趣的過程,因為小儒老師非常鼓勵孩子去突破一些限制,比如說不用按照課本背後名字格子的大小,用力、大大的把自己的名字寫在背後。

孩子們也出現讓我們新奇的時刻,不論是對他們有感覺的文字或課文,或是他們畫出來東西、剪下來的圖案、拼出來的故事。我們也好奇:為甚麼他們會選擇這個呢?



想看更高畫質的影片可按此進入

藝教於樂專案已經進行完了上學期課程,這影片就是在呈現上學期橫山國小後半段的小紀錄。

在學期中成果之前(請見橫山的小小藝術家),孩子們進行了五週的光影與肢體探索,而這段旅程的導遊,就是靴子老師(藝術家薛美華)。

靴子老師會用很多方法來了解孩子的特性。像是影片中開始,靴子老師帶領孩子們玩123木頭人,透過"動"與"不動"之間來知道每個孩子對肢體的掌握程度。為了讓短短40分鐘課堂能有效抓住孩子的注意,靴子老師會用各種表演方法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在影片其中一段(靴子老師拿著水壺,把自己當成是記者),是她特別設計過的開場,讓自己變成記者,使孩子能夠進入她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這些想法,會讓藝術落實在教育上時,也脫離了以往的教學模式,把教室變成一個小小劇場。這種教學法,也是一個非常特別、也非常容易引起孩子興趣的教學方式。畢竟,劇場本身就是一個擁有許多可能性的地方,若是一個教室變成一個劇場,這種空間的變化,會激起孩子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只是在剪輯影片時,常常會湧起一股"可惜"的感受。有許多很棒的畫面與情境、對話,無法一一的放入影片當中,會擔心影片會看起來太複雜...

靴子老師的課程很豐富,當然準備起來也不容易。在進行光影課程之時,工作團隊都需要提前兩小時到達學校,把一片用十多張全開畫紙拼出的大幕吊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吊的方法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孩子們總是對生物很趕興趣,回想起自己小時候每次看見動物百科圖鑑,就像是磁鐵吸住磁鐵,不走了!

我們在橫山國小藝術教學的班級是三、四年級合體,每週五下午就是我們與孩子約會的時間。他們的四年級李弘善老師是一位海洋生物的專家,常常教孩子各式各樣有關海洋的知識。在上學期的最後一週,我們與李老師約好去了一趟教學觀摩,經歷了一趟李老師海洋生物的奇妙之旅。



一個在台灣海邊找到的小瓶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從一個簡單的問題,讓孩子在課堂上運用想像力自由發揮,李老師再慢慢引導孩子進入海洋的世界。在教室的講桌上,就放著許許多多像是貝殼的小東西,那是李老師從沙灘上撿回來的。孩子們對那些小東西非常有興趣,拿著放大鏡仔細的觀察、研究。李老師在孩子觀察到某一段落,就細細地告訴孩子這些小東西的故事。有海綿、小貝殼、有人類製造出來的無機物...

在課堂之後,我們開心的與李老師討論一件有趣又神秘的事情...

橫山的孩子,徜徉在三芝的海與山之中,這本就是大自然獨一無二的寶藏,再加上孩子又對生物的有這麼濃厚的好奇心...有沒有可能,把海洋生物跟藝術創作融合呢?

這個想法一出現,那可是另一個充滿雀躍的忙碌的開端。無疑這是一個好點子,但是實際上落實卻不容易,需要非常充分的溝通與合作。

在橫山2008年12月中的"牛轉乾坤"晚會上,我們看見孩子的活動力。當我們播放孩子的電影(橫山的小小藝術家)給所有人看時,不只引起孩子的注意(包括其他年級的孩子),也讓校長、主任、老師有不一樣的感動(當晚會結束校長主動跟我們道謝時,真是感到開心與榮幸)。在隔週的課堂,我們請子玲老師帶領孩子做了一個上學期回顧整理,也期待下學期的課程的發生。

下學期,也就是二月的開學,我們將讓藝術家與李老師攜手合作,用精密的教案設計,來讓孩子創作出屬於他們的作品。光用想像就很興奮呢!

橫山孩子側寫

談到孩子們的生活時,你想到什麼呢?

我看過許多孩子們談論昨晚看的卡通,然後分享書包上,衣服上的熱門卡通圖案; 或者如同我們知道的,是線上遊戲的小玩家。

而不穿制服的橫山小學孩子們,他們又擁有什麼樣的面貌?
這所學校座落於較深處的山區,孩子們到校的途中,總是先經過蜿蜒的道路,以及襯著山頭的梯田。坐進教室後,輕易一轉頭,就能由窗戶眺見暴露在大片天空下的操場。

我時常有種錯覺: 對這些孩子來說,教室與操場是相連的,天空與教室的天花板亦是。因此要他們在陽光充沛的日子坐在教室裡,就像一塊美味蛋糕在面前卻不能吃,有時真是很不好受。我更相信,在這樣教室與自然相接的生活空間,氣候天色若有細微的變化,也能容易地影響這些小小的心靈。

這些孩子們沒有制服的束縛,下課時男孩女孩皆天南地北的奔跑,在他們的體內,充滿著天然的變動的力量,而在他們的繪畫中,也看得見這股動能,看著這些孩子畫畫,總會帶給我奇異的感受。他們的畫中幾乎不出現熱門卡通人物形象,也很少有擬真的作品,情感卻更直接真實的表達了。

一次,藝術家帶大家來到室外,鼓勵孩子在各處作畫。像被放生的小魚兒般,孩子立刻雀躍的伸展自己的想像力,就連平時排斥繪畫,或者過度注重細節的孩子,都彷彿忘了這些禁忌,貪婪的使用各種色彩,肆無忌憚的佔領空間,柏油地.牆壁.欄杆.樓梯...,他們在作畫時的肢體,是那麼大膽自在。

橫山的孩子是不穿制服的,這是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
在課堂中,橫山孩子的情緒反應以及直率的回饋,也是不穿制服的,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於他人的鮮明性格,雖然時而難以維持秩序,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也同樣令人驚喜。




藝教於樂專案已經進行三個月了!
對我來說,美華老師是非常專業的兒童教育家。
 還記得她的第一堂課,就幾乎能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由於對孩子來說也是第一次正式見面,被叫出名字的人,臉上都悄悄出現了驚喜的神情。美華為了能更認識她要接下的孩子們,在前一位老師的最後一堂課,她便提早現身,跟著孩子一起度過午後時光。
 正式相見的時刻,美華以一段有趣好記的開場介紹了自己的綽號,預告了將進行的活動---123木頭人後,即與孩子們進行一段"大人式"的規則討論。因美華將孩子視為成人的態度,讓參與討論的大家都認真起來,輪流提出高見直至達到共識。這對於之後進行的活動,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規則是孩子們一同建立的,大家在遊戲過程中都心甘情願的努力達成。而美華也適度的使用表演手法,以好玩的表情與肢體,讓孩子進入活動設計的目的。

美華要利用123木頭人的遊戲,讓孩子從教室一路移動到活動中心。一方面增加換教室這行動的新鮮感,一方面減少移動帶來的秩序上的風險。
 不過這遊戲已流傳百年,若直接破題,孩子們一定興趣缺缺,因此美華在挑起孩子急欲挑戰的鬥志後,才開始進行遊戲。這個形式看似簡單易懂的遊戲,其實蘊藏著玄機,當孩子們願意在規則內投入活動時,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便會增強,在1.2.3木頭人! 口令響起時,一切都靜止了!孩子們得努力控制身體,不讓蠢動的能量爆發,不被其他小孩的碰撞干擾,甚至,要對美華爆笑的逗弄視而不見。"太難啦!"孩子們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玩的停不下來。

第二堂課,美華藉著孩子對這遊戲的認同與熟悉,加入了"時間"的元素,引導孩子將生命史分成三階段: 嬰兒. 幼稚園.現在,各階段孩子的體態與行為皆不同。將在活動的變形後,指令的變成1.2.3嬰兒人! 孩子便紛紛將身體縮到最小,有人緩緩爬行,有人還發出嬰兒呱呱的哭聲;當聽到指令1.2.3.幼稚園! 時,孩子們則快速的成為自己所認定的幼稚園模樣; 1.2.3.現在式! 時,則是孩子們卸下所有負擔,痛快向前馳騁的時刻。於是再一次的,從教室移動到圖書館的路途上,孩子不斷地在三個時段. 三種體態穿梭,並且重新詮釋對過去時空的自己的認識。
 美華以孩子們能夠了解的邏輯.語言,以及豐富多樣的活動設計,帶著孩子們透過自己認識藝術,並透過藝術認識自己。

這天是宜儒老師在三芝國小的第一堂課,宜儒的溫柔讓孩子們如癡如醉。
就在第一堂課下課時分,有個孩子突然拿出了宜儒老師的個展"慾盆栽"明信片,上頭正是宜儒美麗的抽象畫作。這個孩子把明信片舉的高高的,表情好不得意,就像偷偷攔截朋友的情書要公佈一般,興奮的把明信片在頭頂晃來晃去,口中一邊喊著"嘿!你們看! 這是小儒老師的畫耶!"
才一會兒的時間,其他孩子就蜂湧而上,包圍著那張飄在頭頂的明信片,爭著要看看。宜儒老師見狀,走向那一群孩子們,拿起明信片,開始溫柔的與孩子分享這個作 品。"你們覺得我在畫什麼呢?"宜儒老師環顧孩子們,問。"我看不懂啦! 我們導師也看不懂!"孩子一邊說,一邊笑著推擠。宜儒開始就著作品的畫面,讓孩子發表看法,時而給一點提示,終於孩子們發現這畫的是一個盆栽。

"如果覺得這樣不夠像盆栽,那你們想,上面還可以加什麼會更像盆栽呢,"宜儒老師帶領著討論,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要在盆栽上加上花朵. 加上果實...等。對於宜儒的"慾盆栽"作品,孩子們在"盆栽"上有了豐富的感受,至於"慾"呢?大概孩子們會漸漸各有體會吧~

順著下課時間未預料事件的發生,宜儒老師藉著開放的討論,讓孩子們更接近自己認為看不懂得抽象繪畫,並且展開各自的想像。這個偶發的機會,讓孩子們了解原 來繪畫不需要擬真,放入自己的獨特的思考,以及真實的情感,都能夠成全好的作品。第二堂課,孩子們更加認真的感受自己的創作動能,有人盯著繪畫用的課本許 久,才慢條斯理的下筆,時而與臨座分享自己的創作。
對孩子們來說,這必定是一次特別的美的體驗。



上課之前,工作團隊在教室後露臉時,孩子們就興奮難掩的偷偷觀察著我們,有的孩子還大方來打招呼,原來導師早已和孩子預告我們的來臨。
鍾聲響起,團隊在圖書館完成最後準備,就期待地前往孩子的班級。經過導師的介紹,團隊上場了,在孩子咕溜溜的眼光中,我們拿出了工作人員的Q版紙娃娃,遊戲中讓孩子熟悉工作團隊的人員,作為炒熱氣氛的小開場。
接著,宜儒老師登場了,從方才玩的紙娃娃談起,與孩子們聊起是否會在課本中塗鴉,一隻隻小手熱烈的舉起,大家對於在課本裡畫畫相當有共鳴。
宜儒老師又問,畫畫的內容跟課本有關嗎?孩子立刻瀟灑的答"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啊!" 


在討論最熱烈的時刻,團隊開始發給每人一國語課本,和孩子們現階段使用的是同一版本。宜儒老師宣布,這一本課本是專門給你們塗鴉的,請大家以最有創意的方 式在書背上,大大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即使是已經很熟悉的課本,但得知這是一本能盡情揮灑的"課本",孩子們忍不住一拿到本子,就興奮的翻看。不過在書背寫 名字時,大多的孩子還是戰戰兢兢的寫在姓名欄位上,或者避開出版社的LOGO,仔細的寫上小小的字兒。在宜儒老師的鼓勵下,才有孩子們鼓起勇氣擦去原來的 字樣,試著在印刷好的圖案文字之上,寫出非常巨大的名字,似乎正式的擁有了這本課本,完成的孩子露出些許驕傲的神情。
"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對你們來說太簡單了。就我剛剛的觀察,大家都非常聰明,我要給你們一個挑戰喔" 宜儒老師要孩子們在課本中,選出自己最有感覺的一課,並且畫出三句最喜歡的句子,於是大家開始認真的挑選。最多人選擇的是第一課"大地的巨人",以及"動 物葬禮"。選"大地巨人"的孩子,多圈出關於強壯 高大 寬容等相關的文字; 而選擇"動物葬禮"的孩子,則關注動物充滿感情相互哀悼的文詞。接下來挑戰來了,孩子必須仔細感受他們所選的句子,再根據這些文句"塗鴉課本",但形式不 拘,可畫在課本的插圖上,更可以大刀闊斧地蓋在課文上。畫什麼都可以,但是要能夠解釋自己為什麼從句子中,產生這樣的圖畫。





有孩子選擇了"大地的巨人",畫出跨頁的大長人; 有孩子選擇了同一課,畫出了個好像跑道的圖形,他解釋"因為巨人很可怕,所以我要趕快逃跑,跑了好多圈好多圈,還是逃不調!" 喔~~原來他並不崇拜巨人,而是對巨人有另一種看法呀。
看著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感受,各有不同的詮釋,讓人驚歎於小小身體中,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精采的世界呢!

kids Art

(點選圖片可進入此國外藝文網站)
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國外兒童藝術教育網,他們將孩子以藝術家的身分看待,給孩子一個很棒的名稱:"兒童藝術家,耐心的探索這個網站的內容,會找到很多寶喔,包含好用的兒童藝術課程,以及五花八門的藝術教材"。其中"How do I do when..."單元為一個問答空間,發問者以"當孩子...時,我該怎麼做呢?"句法發問,站主若有簡易的答案,即會大方分享。內容非常生活化並且實用喔。
以下為精選問答的簡述
1.問:當孩子抱怨"我不會畫畫啦!",我該怎麼辦呢?
答:那麼就避開"畫畫"這件事,介紹給孩子更多創作的方式,例如: 黏土雕塑,木頭工藝,3D立體拼貼...等,也很推薦讓孩子試試指印畫和布料勞作,直到孩子忘卻在白紙上繪畫的壓力,了解創作的趣味後,他便能夠自然地享受繪畫活動了。

2.問:當孩子覺得自己畫的不完美而喪氣時,我該怎麼做呢?
答:兒童藝術家常常會因為自己畫的跟照片不像,或不如大人的作品而沮喪。這時如果需要以範例做引導時,不妨介紹一些非具像的畫作,例如: 抽象畫.原始圖騰...等等,或者同樣是孩子們的創作,避免兒童藝術家們陷入擬真的困擾中。

3.問:當孩子太執著於很細節很精緻的繪畫活動時,我該怎麼做呢?
答:這時不妨玩玩"60秒快畫"的遊戲,他們沒有時間去分析自己畫出來的東西,才能進入創作的模式。也可以試試要孩子閉眼畫畫,或者把素描簿放在頭上畫畫,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務必要讓孩子覺得好玩!

4.問:當我問孩子"你這個圖是在畫什麼呢",他看起來非常尷尬的時候,我該怎麼做呢?
答:跟兒童藝術家介紹一個詞--設計。當他覺得自己畫的貓不像真正的貓咪時,與其不好意思的道歉,不如讓他練習可以想都不想,就驕傲的回答"這是我設計的貓喔!"

5.問:當孩子覺得藝術不過是"小孩子的玩意兒",我該怎麼做呢?
答:那就把蠟筆或水彩放一邊,給孩子更"成人"的繪畫工具吧。例如: 專業工藝用筆和精裝素描簿. 壓克力和油畫顏料...等,孩子會認為已擺脫了"孩子氣的玩意兒",進而願意探索嶄新的藝術世界了。

Haring kids

(點選圖片可進入此國外藝文網站)
這個網站很特殊,它包含來自各方的教案,而這些教案的靈感皆來自已故塗鴉宗師凱斯.哈寧。凱斯哈寧生前就很有孩子緣,他的作品明亮活躍,充滿快樂與希望,因此也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共鳴,教師們和凱斯迷們發現以他的生平故事或作品為出發點,能夠發展出適合各種類型學習的方案,除了藝術之外,還可以用來教數學和街舞呢!
這些教案都是經過操作的,附有教學目的.步驟.施作後省思.以及延伸行動,百家爭鳴的巧思和實作分享,令人大開眼界。
最令人滿意的的是,這些教案分別以教學科目,以施作對象的年齡層等等來分類,清晰易懂,讓入門的使用者也能輕鬆漫遊。

Haring kids

小耿老師第一堂課1

滿地舖好一張張的全開圖畫紙,小耿老師要孩子們選擇一個姿勢躺下,然後互相畫下彼此的身型。孩子們很少使用這麼大張的紙,有幾個小男生興奮的在紙上扭滾了起來,也有孩子作出了各式各樣的怪動作,希望在紙上留下有趣的身影。
相互勾勒輪廓時,孩子們必須仔細觀察他們的四肢,身體的形狀,包含手指的細節,散開的髮絲...,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被畫的孩子,在身體被冰涼涼的彩色筆觸碰時,也咯咯的笑個不停,大家都很期待接下來會玩些什麼。

當每個孩子的身型都"等比例"的被移植到大紙上後,小耿老師要大家把自己的樣子畫出來,或者希望打扮成另一個模樣,或者建造身體內的世界。有的孩子一會兒就開始作畫了,有的孩子則盯著紙上的人型許久,似乎還在試著適應自己身體的樣貌。當一節課即將接近尾聲時,每個孩子都創造出了讀一無二的自畫像:。有小男孩張開紅紅大嘴,穿著緊身紅褲襪;有小女孩身體裡藏了一片青翠草原,還飛舞著美麗蝴蝶; 有孩子的自畫像露出了與本人如初一轍的笑容;有孩子則將台灣各縣市顛倒錯置在身體裡,而把"三芝"放在腦袋瓜兒中。

課程的一開始,有孩子發現這堂課是要畫畫,便躲在教室的書櫃後,很怕被發現。不過小耿老師終究在書堆旁找到了他,小耿並沒有責備孩子,他帶孩子到圖畫紙上,很耐心友善的與孩子聊著,孩子開始與他分享自己喜歡的自然科學,開心地在圖畫書上指出航空母艦的圖。而後孩子時而靜靜地看書,時而好奇的爬到其他人的畫作上,東家長西家短的,想了解朋友們畫了些什麼。從這堂課之後,這個聰明的孩子便加入了課程,試著與大家一起玩兒。

小道具的製作

在與孩子相處溝通的過程中,有趣的小道具是很好的幫手,而小道具的樣貌,往往可以取代千言萬語。以我們製作的小信箱為例,雖是手工的,並不非常精緻,但將它送給孩子前,我們特意說明了這是用心製作的禮物,孩子們可以將任何想與我們分享的心情與故事,投入信箱中,而信箱口的四種顏色代表的意義,我們則鼓勵孩子自己定義。孩子可分享"黑色"的心情,"綠色"的故事,但重要的規則是: 不可以偷窺別人的秘密,每個孩子都是他人祕密的守護者,每個星期課後,我們則會從不同顏色的信箱口中,摸出孩子的小字條,認真的回信。這樣的方式相當適合某些孩子,許多不易表達的心情.想討論的事,我們在每週的魚雁往返中才能得知,也才有機會了解進而溝通。

另一個例子是模擬真人的紙娃娃,相當受到孩子的歡迎喔! 這兩只娃娃,身形和長相都是依照團隊中的兩位大哥哥製作的,除了娃娃本身,我們還做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服裝配件,例如 蝙蝠俠的頭罩. 超人的外穿小紅內褲. 少女風的洋裝等等...。這兩只娃娃用於我們在每一個學校的初登場,藉由孩子抽籤幫紙娃娃換裝的歡樂氣氛,不但能輕易破冰,更能輕鬆認識我們的施作團隊成員。每當娃娃替身換好裝,真人登場時,就是孩子最興奮的時刻,大哥哥們不需太大的犧牲,親切好笑的印象已經由替身娃娃建立了。


(想看更清楚和更快速的影片請按此)
影片中其實可以細分成三個部份:一個是帶點幽默的地球片頭,第二部份是橫山國小孩子的表演,最後一部份是靜靜、溫馨的孩子狀態。

在孩子經過約莫兩個半月課程之後,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堂課程,稱它為"回顧展"。這部影片,雖然現在看起來是一部片子,但是為了配合我們設計的回顧展,在播放給孩子們看的時候,我們拆成三部份給孩子觀賞。

先說說為什麼有回顧展吧!

從最初的計畫開始,我們就希望打破孩子對藝術的想像,突破目前學校教育中分門別類的習慣。"技巧"並非我們想要訴說的故事,我們更在意孩子"如何去創作、如何去欣賞"。因此,在我們的藝術教育之中,體驗會成為很重要的一環:用身體去經驗、用心去感覺。不過,體驗的東西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呢?對大人來說,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享、討論,在過程中作自我的反思與回饋。但要作反思,"語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素材。

常常跟孩子相處的人就會知道,孩子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擅長"表達",有時會說:"不知道"。重要的是,他們並不是沒有感受,累積在他們體內的能量可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但是,如何反映給孩子呢?

從這問題出發,我們決定用一個特別的方式去跟孩子互動,就是"影像故事"。

我們把整個影像故事分成三部份:片頭、照片故事、片尾。

片頭是以誇張的呈現去吸引孩子注意,主要在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照片故事是請子玲老師,用逗趣的方式,配合孩子照片的簡報,告訴孩子們他們兩個半月在經歷什麼樣子的事情。每當孩子的照片在投影幕上出現,都會引起一陣哄堂大笑。有趣的是:孩子們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現在螢幕上。(當然,我們事先就已經設計過,每一位孩子的照片都有出現,所以我們準備快一百張的照片)

片尾是以溫馨的方式去呈現,用動態的影片去讓孩子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在當時這一堂課,影片播放到一半,正好下課鐘聲響起,竟然每一個孩子充耳不聞,靜靜的看著影片中的自己。

其實,用"影像故事"去作一個反映(reflection),構思是從心理學的概念中得到靈感。因為當影片投影到幕上,孩子也出現在影片之中,影片(或是照片)就是成為一個"他者"(the other),讓孩子能夠用第三者的眼睛,去跟影片中的自己作對話。孩子將不再用一樣的框架(flame)去理解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樣子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我們才有可能去重新框定(reflame)孩子的想法,試著傳達我們所抱持的理念。

這堂課同時,我們邀請下一位授課藝術家(美華老師)參與,讓她能夠承接前兩個半月的施作,構思接下來要帶給孩子的東西。我們也邀請橫山國小的李主任、導師,讓學校也看見孩子不同的面向。

這影片中,除了影片故事的片頭與片尾(分屬於第一段地球影片與第三段孩子課程紀錄,子玲老師的照片故事不在其中),大家可以看見第二段影片的星際情緣是在去年(2008年)12月19日橫山國小的年度藝文展演活動之中特別製作。

課堂漫畫7


點選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課堂漫畫4


點選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打開小小寶藏盒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的影片請按此)
從三芝國小、興華國小,一直到橫山國小,每一所學校的施作都不一樣。

每一所學校,我們都設計不同的故事與活動。但不論內容是什麼,孩子都讓我們非常的驚艷。"打開小小寶藏盒"這名字就是子玲老師取的。因為她最相信孩子體內有一股與眾不同的能量,這能量最接近大自然的本質。

有一次,三芝的天空飄著綿綿細語,我們工作團隊剛從學校施作完,從山上沿著蜿蜒的路下山。卻在梯田之上發現了一道超級大、超級完整的彩虹。七種顏色構成的腳就這樣跨坐在綠色的梯田上,充滿傲氣的看著我們。對我來說,這是我這輩子看過最大的彩虹了。

三芝的孩子,每天孕育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體內又蘊藏了些什麼呢?

在影片中,子玲老師有提到三所學校的某些片段,每一所學校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大家可以看見在談到橫山國小時有一個片段,就是一群孩子們用手在牆壁上抹,一個小女孩轉頭說:"我們把校園美化的好漂亮喔!"其實,這並不是在我們設計的課程之中,我們一開始只是請孩子用粉筆在地上描繪出學校到家中樣子,沒想到有一個孩子用水洗手時,發現手上有顏料,就開始往牆壁上抹,其他孩子一看,馬上跑了過來,全部聚在一起作畫,畫完之後非常有成就感的告訴老師與主任,說"這是我們的作品"。

說實話,如果是我用粉筆畫畫,恐怕我在洗手時只會不斷用肥皂洗,還會一直說:"真討厭,洗不太乾淨"...

課堂漫畫1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清楚的視窗喔!

三芝,美的原鄉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三芝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影片當中,可以看見美麗的淺水灣、步步高昇的梯田、山丘上的夕陽,這些景緻,短短2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一覽無遺。

三芝的市區,就是一個T字型的道路。道路邊有許許多多的店家,像是一個熱鬧的小市集。影片中有一幕就是讀國小的學童回到家,抱著一個孩子玩的片段。這戶人家人家就在三芝的街道旁開了一個麵店,裡面最有名的就是炸醬麵。

就像是一個小小的部落,大家彼此認識,他們孩子也有很多就讀我們施作的三所小學。在這裡,有屬於他們的文化、他們的語言、他們的生活。其實,在與我們相處的孩子們身上,就可以尋找到三芝的許多痕跡。

在我們一整年的施作,除了讓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藝術樣貌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期望能透過學校,讓更多的人意識三芝這片土地,當藝術回到人的身上,會碰撞出什麼樣子的火花呢?

我記得,在訪談的過程中,計畫主持人有提過:希望孩子的藝術作品,能夠讓爸爸媽媽看見。透過這些獨特的創作,更能讓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這世界是這麼的不一樣,即使不是生活在都市;即使不是在明星學校就讀,但卻能擁有別地方的孩子所沒有的可能。

當然,我們也有設計出相對應的行動。除了校內的展演之外,我們更會在明年舉辦一個三校聯展,讓更多的人可以透過孩子的作品,看見不一樣的三芝。

其實,還有一個片段並沒有被收錄於影片中,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飛碟屋與石龍。大概十一月下旬,發生一件奇異的事:那一隻破碎、帶著些神秘的石龍,突然被穿上了衣服,被畫成一隻帶點頑皮斑紋的龍,嘴巴上還咬著一根骨頭!

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在三芝水車的附近,沿著小路探險。有些小路會通到海邊,看見潺潺的溪流流到大海,看見波濤起伏的浪花。我想,這些隱藏在三芝的小秘密,就是許許多多的藝術家選擇定居於此的原因吧!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其實,每一所小學都有它特別之處,每一所學校的孩子也都很不一樣。

雖然當我們藝教團隊進入學校的第一堂課的主題都是:"藝術是什麼",但是在設計與規劃上,卻根據每一所學校作調整與準備。就拿影片當中的耿禎老師來說明好了,耿禎老師是進入橫山國小的第一位藝術家。

耿禎老師非常注重如何"啟發"孩子們的想像與創造力,他希望孩子先體驗一種"自在"。從"自在"出發,打破一些孩子對於"畫畫"的刻版印象,誰說畫畫就一定要規規矩矩的畫在一張紙上?難道不能邊玩邊畫?

橫山國小是一個森林小學,裡頭的孩子天天徜徉在山上,他們身體與想像與其他孩子是非常的不一樣。因此,藝術家讓孩子很自在的躺在撲滿紙張的木頭地板,自在的去體驗一個對他們來說輕鬆也輕易的藝術活動。

有趣的是,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肯乖乖的躺下,也是有孩子會不願意去作這一項活動。某些孩子的不願意,在當時會覺得有些迷惑,但都成為接下來探索與了解孩子最好的開端。激發每一位孩子藝術細胞中的能量,正是我們最期待與最用心在做的事情。

在孩子方面,啟發與體驗是我們試圖帶給孩子的經驗。反過來說,孩子的獨特性,也是對工作團隊與藝術家的挑戰。舉例來說,影片中有一位孩子蹲下來哭泣,導師在旁邊安慰。在當時,這孩子並不想作畫,他只想靜靜的看書(上課場地是橫山國小的一間小小圖書館)。類似的事情,不但發生在我們的施作,也發生在橫山平日的課堂上。

對我們的挑戰是:如何與孩子建立一種合作關係,讓他們願意跟我們一同去探索、經驗?

所以,我們也不停的作修正、理解。設計出一些變化與可能,產生另外一個活動:回顧展。有關這一段的內容,容我到之後的影片(橫山孩子的藝享世界)作說明吧!

課堂漫畫5


點進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拜訪河神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這一部影片的故事與詩,是我們的子豪老師寫的。子豪老師不但是計畫主持人,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藝術家。

這影片中所有的片段,都是子豪老師的上課紀錄。子豪老師用三堂課的時間,先用肢體活動讓孩子回到出生的狀態,想像大自然的畫面;然後帶領孩子到大屯溪的上游,用心去聆聽、感受。

其實這影片是有後續的,孩子們在下山的過程中,有些孩子開始發出昆蟲、動物的聲音。於是,子豪老師觀察許多,在下一堂課的時候,把孩子的聲音這元素融入了課程之中,讓孩子回憶他們最有印象的聲音,加上孩子們腳踏的節奏,形成一個"大合唱"。

孩子們興奮的說出自己最有印象的聲音,包括鳥叫、風聲,甚至還有孩子發出噗噗的大便聲。為甚麼有這麼可愛的聲音呢?其實在三板橋的旁邊,有一個公廁。公廁的前方十公尺藏著一坨狗大便。視覺、加上嗅覺的刺激,讓孩子對於"便便"特別的有感覺。

子豪老師讓孩子們有一個感官上的轉化,讓孩子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自己身處的世界。

這是在山上的興華國小,從三芝的市區到這一所學校,還需要再騎半個小時。興華國小剛好鄰近大屯溪的上游,學校這一年試著以大屯溪為主軸,設計一系列的生態教育。而這整個施作設計,就是子豪老師在了解興華國小之後,努力規劃的課程。不但保留我們施作的原意,更結合學校的方向。

課堂漫畫2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更清楚的視窗喔!


梵體劇場藝術家團隊包含擅長感官轉化之藝術家蔡宜儒、吳文翠、擅長光影變幻之藝術家薛美華、擅長綜合媒材之藝術家周孟曄、吳耿楨,跟學校老師及主持人產生一個三角互動的協作模式。學校教師除了協助藝術家教學之外,也負責各校成果的展演活動,並隨時掌握學童學習狀況,反映給總監與藝術家。透過藝術家、主持人與教師的協同實作,不但對學童的藝術體驗有全面性的了解,也能促進學校與校外藝術團體的交流,讓藝術與人文素養深耕在三芝地區。

同時由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女士擔任教育顧問,早年為台灣優劇場資深表演者。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熊衛及氣功大師來靜。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並於2005年推展極體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梵體劇場,致力於總體藝術劇場的發展。曾獲多項藝術資助計劃獎助金,分別赴美國、日本研習表演藝術及舞踏。更曾獲邀至香港、新加坡、印尼、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等各藝術節演出。2007年策劃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來台與江之翠劇場跨國合作交流,同年開始與丹麥OM劇團(Teatret OM)進行長期合作關係。

在計畫執行之前,梵體劇場對各校進行許多次的田野調查,透過仔細、深入的研究,了解各學校的教育發展、學童組成、師資狀況,,並在與各學校校長、教學組長、教師充分溝通過後,設計出專屬各學校的教學方案。梵體劇場的執行團隊與藝術家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觀察、反思,讓這項教學計畫的實作能夠更貼近學校與學童。藉由藝術創作的過程讓孩子獲得高度的成就感 ; 而感官經驗的引導轉化,會讓學童意識到自己體內蘊含大量的寶藏。透過藝術而學習,讓學童的生命歷程更為寬廣

人為了表逹對自然環境、生活、美及情緒的感受而從事藝術創作,因此,藝術創作可能堆疊了許許多多關於人的故事。同時,創作者也能快樂而自在地在藝術中悠游,並且獲得滿足。因為藝術的世界是無邊無際,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這樣的可能性正符合我們對台灣藝術教育的期待:藝術家在一個四面環海、群山縱橫,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生態富庶豐饒的美麗島嶼,創作靈感可以突破藩籬,向自然學習。然而學校裡的孩子呢?處在什麼樣的藝術及人文環境中?梵體劇場希望透過藝術家的教學實作,讓孩子用藝術表逹,並且透過網際網路的傳遞,引領更多人進入更廣闊的藝術世界,快「樂」游「藝」。

秉持這樣的精神,自今年九月起,梵體劇場獲得雄獅鉛筆厰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藝教於樂II-透過藝術學習專案」。以三芝鄉的三所小學為起點,帶領藝術家進入學校,突破原本藝術與人文課程的限制,用開放、彈性、深入、多元的藝術教學讓孩子經驗不同的學習環境。我們將用長達一年的時間,深入學校藝術於人文教育課程。藝術家、工作團隊、學校教師透過討論、交流,創造真正適合孩子的藝術與人文環境,孩子們也藉著藝術家的眼睛看見更遠、更豐富的世界。

以梵體劇場的三芝藝術教學實作為開端,將有用的教學範例、成果、以及鉅細靡遺的教學過程紀錄過程數位化在本網站中公開,讓更多社群,如:藝術家、教育工作者學者專家、孩子及家長皆能在此相互分享,有更多對話、更立體的討論。透過網際網路把不同社群的想法、理念、反思拉進來,不斷豐富網站的內容,也藉此將網站的效益擴散出去,深入各個社群。「樂藝網」,正是希望各社群都能快樂地悠遊在這個無垠的藝術世界中,亦以激發更多動人故事、凝聚更多獨特觀點、研發更多創意教案及實例為遠景。

藝術不單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與美學。藉著藝術家、教育工作者與不同社群的攜手「培力」,讓藝術走出課堂,真正讓台灣的孩子在藝術中長大。


課堂漫畫3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更清楚的視窗喔!

常在想一個問題:人跟環境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自從我來到三芝,一切有了答案。

三芝,這個地名在我來這裏定居之前是那麼的陌生,對我來說,當初以為自己住的地方是淡水,直到看到家裏的門牌,才知道「三芝」這個地方的存在,因為我跟一般人一樣,記得的就只是「淡水」。

待在三芝一晃眼已經五年了,對我來說最有感覺的就是這裏的大自然環境,有山有海,有空時騎著車到海邊去看海,或是順著蜿蜒的梯田,探索一條條不曾去過的山間小路,有時還會繼續往山上走,到森林裡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體會到三芝自然環境對我的影響,美的體驗激發我對於藝術創作的靈感,於是乎人對於自己的土地產生情感。這樣的經驗讓我回到孩提時期,父親帶我於田間騎車、小溪流抓蝦抓小魚,以及跟鄰居孩子追逐小狗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我開始試圖畫畫表達,發出聲音歌頌生命的美好

而居住在三芝美好環境中的孩子們都在做什麼?她們的生命經驗又是什麼?能不能找到藝術萌發的種子?我自己從事藝術工作,又可以在這裡做什麼呢?

所以有了「深入了解孩子們生活」的想法,而第一步就是「進入學校」。波光葉影的三芝,作為視覺藝術發展的最佳養分,希望以僅有的三所小學為支「點」,透過孩子們不同的生活經驗故事「線」的串聯,透過對話,共同編織出一個對於「三芝」整體「面」的了解及認同,這是理想也是目標。

很高興可以進入學校,進入孩子的生活世界,透過參與學校以及孩子們的活動,真的把人的情感關係串起來,我認識了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孩子們的師長,也開始與三芝居民、地方耆老望族等有了交流。我看見的是一個個活生生關於「人」的故事,也讓我更近一步認識「三芝」這塊土地,相信孩子也一樣再一次地認識自己。

我在意的是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些什麼,我很慶幸在我的孩提階段種下一株好苗,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開始發芽長大,也希望三芝的孩子能種下那一株小苗,未來在每個孩子心中持續成長茁壯。(計畫主持人 傅子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