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孩子側寫

談到孩子們的生活時,你想到什麼呢?

我看過許多孩子們談論昨晚看的卡通,然後分享書包上,衣服上的熱門卡通圖案; 或者如同我們知道的,是線上遊戲的小玩家。

而不穿制服的橫山小學孩子們,他們又擁有什麼樣的面貌?
這所學校座落於較深處的山區,孩子們到校的途中,總是先經過蜿蜒的道路,以及襯著山頭的梯田。坐進教室後,輕易一轉頭,就能由窗戶眺見暴露在大片天空下的操場。

我時常有種錯覺: 對這些孩子來說,教室與操場是相連的,天空與教室的天花板亦是。因此要他們在陽光充沛的日子坐在教室裡,就像一塊美味蛋糕在面前卻不能吃,有時真是很不好受。我更相信,在這樣教室與自然相接的生活空間,氣候天色若有細微的變化,也能容易地影響這些小小的心靈。

這些孩子們沒有制服的束縛,下課時男孩女孩皆天南地北的奔跑,在他們的體內,充滿著天然的變動的力量,而在他們的繪畫中,也看得見這股動能,看著這些孩子畫畫,總會帶給我奇異的感受。他們的畫中幾乎不出現熱門卡通人物形象,也很少有擬真的作品,情感卻更直接真實的表達了。

一次,藝術家帶大家來到室外,鼓勵孩子在各處作畫。像被放生的小魚兒般,孩子立刻雀躍的伸展自己的想像力,就連平時排斥繪畫,或者過度注重細節的孩子,都彷彿忘了這些禁忌,貪婪的使用各種色彩,肆無忌憚的佔領空間,柏油地.牆壁.欄杆.樓梯...,他們在作畫時的肢體,是那麼大膽自在。

橫山的孩子是不穿制服的,這是我對他們的第一印象。
在課堂中,橫山孩子的情緒反應以及直率的回饋,也是不穿制服的,每個孩子都擁有不同於他人的鮮明性格,雖然時而難以維持秩序,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也同樣令人驚喜。




藝教於樂專案已經進行三個月了!
對我來說,美華老師是非常專業的兒童教育家。
 還記得她的第一堂課,就幾乎能叫出每一個孩子的名字,由於對孩子來說也是第一次正式見面,被叫出名字的人,臉上都悄悄出現了驚喜的神情。美華為了能更認識她要接下的孩子們,在前一位老師的最後一堂課,她便提早現身,跟著孩子一起度過午後時光。
 正式相見的時刻,美華以一段有趣好記的開場介紹了自己的綽號,預告了將進行的活動---123木頭人後,即與孩子們進行一段"大人式"的規則討論。因美華將孩子視為成人的態度,讓參與討論的大家都認真起來,輪流提出高見直至達到共識。這對於之後進行的活動,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規則是孩子們一同建立的,大家在遊戲過程中都心甘情願的努力達成。而美華也適度的使用表演手法,以好玩的表情與肢體,讓孩子進入活動設計的目的。

美華要利用123木頭人的遊戲,讓孩子從教室一路移動到活動中心。一方面增加換教室這行動的新鮮感,一方面減少移動帶來的秩序上的風險。
 不過這遊戲已流傳百年,若直接破題,孩子們一定興趣缺缺,因此美華在挑起孩子急欲挑戰的鬥志後,才開始進行遊戲。這個形式看似簡單易懂的遊戲,其實蘊藏著玄機,當孩子們願意在規則內投入活動時,孩子的身體控制能力便會增強,在1.2.3木頭人! 口令響起時,一切都靜止了!孩子們得努力控制身體,不讓蠢動的能量爆發,不被其他小孩的碰撞干擾,甚至,要對美華爆笑的逗弄視而不見。"太難啦!"孩子們一邊喃喃自語,一邊玩的停不下來。

第二堂課,美華藉著孩子對這遊戲的認同與熟悉,加入了"時間"的元素,引導孩子將生命史分成三階段: 嬰兒. 幼稚園.現在,各階段孩子的體態與行為皆不同。將在活動的變形後,指令的變成1.2.3嬰兒人! 孩子便紛紛將身體縮到最小,有人緩緩爬行,有人還發出嬰兒呱呱的哭聲;當聽到指令1.2.3.幼稚園! 時,孩子們則快速的成為自己所認定的幼稚園模樣; 1.2.3.現在式! 時,則是孩子們卸下所有負擔,痛快向前馳騁的時刻。於是再一次的,從教室移動到圖書館的路途上,孩子不斷地在三個時段. 三種體態穿梭,並且重新詮釋對過去時空的自己的認識。
 美華以孩子們能夠了解的邏輯.語言,以及豐富多樣的活動設計,帶著孩子們透過自己認識藝術,並透過藝術認識自己。

這天是宜儒老師在三芝國小的第一堂課,宜儒的溫柔讓孩子們如癡如醉。
就在第一堂課下課時分,有個孩子突然拿出了宜儒老師的個展"慾盆栽"明信片,上頭正是宜儒美麗的抽象畫作。這個孩子把明信片舉的高高的,表情好不得意,就像偷偷攔截朋友的情書要公佈一般,興奮的把明信片在頭頂晃來晃去,口中一邊喊著"嘿!你們看! 這是小儒老師的畫耶!"
才一會兒的時間,其他孩子就蜂湧而上,包圍著那張飄在頭頂的明信片,爭著要看看。宜儒老師見狀,走向那一群孩子們,拿起明信片,開始溫柔的與孩子分享這個作 品。"你們覺得我在畫什麼呢?"宜儒老師環顧孩子們,問。"我看不懂啦! 我們導師也看不懂!"孩子一邊說,一邊笑著推擠。宜儒開始就著作品的畫面,讓孩子發表看法,時而給一點提示,終於孩子們發現這畫的是一個盆栽。

"如果覺得這樣不夠像盆栽,那你們想,上面還可以加什麼會更像盆栽呢,"宜儒老師帶領著討論,孩子們開始七嘴八舌的要在盆栽上加上花朵. 加上果實...等。對於宜儒的"慾盆栽"作品,孩子們在"盆栽"上有了豐富的感受,至於"慾"呢?大概孩子們會漸漸各有體會吧~

順著下課時間未預料事件的發生,宜儒老師藉著開放的討論,讓孩子們更接近自己認為看不懂得抽象繪畫,並且展開各自的想像。這個偶發的機會,讓孩子們了解原 來繪畫不需要擬真,放入自己的獨特的思考,以及真實的情感,都能夠成全好的作品。第二堂課,孩子們更加認真的感受自己的創作動能,有人盯著繪畫用的課本許 久,才慢條斯理的下筆,時而與臨座分享自己的創作。
對孩子們來說,這必定是一次特別的美的體驗。



上課之前,工作團隊在教室後露臉時,孩子們就興奮難掩的偷偷觀察著我們,有的孩子還大方來打招呼,原來導師早已和孩子預告我們的來臨。
鍾聲響起,團隊在圖書館完成最後準備,就期待地前往孩子的班級。經過導師的介紹,團隊上場了,在孩子咕溜溜的眼光中,我們拿出了工作人員的Q版紙娃娃,遊戲中讓孩子熟悉工作團隊的人員,作為炒熱氣氛的小開場。
接著,宜儒老師登場了,從方才玩的紙娃娃談起,與孩子們聊起是否會在課本中塗鴉,一隻隻小手熱烈的舉起,大家對於在課本裡畫畫相當有共鳴。
宜儒老師又問,畫畫的內容跟課本有關嗎?孩子立刻瀟灑的答"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啊!" 


在討論最熱烈的時刻,團隊開始發給每人一國語課本,和孩子們現階段使用的是同一版本。宜儒老師宣布,這一本課本是專門給你們塗鴉的,請大家以最有創意的方 式在書背上,大大地寫上自己的名字。即使是已經很熟悉的課本,但得知這是一本能盡情揮灑的"課本",孩子們忍不住一拿到本子,就興奮的翻看。不過在書背寫 名字時,大多的孩子還是戰戰兢兢的寫在姓名欄位上,或者避開出版社的LOGO,仔細的寫上小小的字兒。在宜儒老師的鼓勵下,才有孩子們鼓起勇氣擦去原來的 字樣,試著在印刷好的圖案文字之上,寫出非常巨大的名字,似乎正式的擁有了這本課本,完成的孩子露出些許驕傲的神情。
"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對你們來說太簡單了。就我剛剛的觀察,大家都非常聰明,我要給你們一個挑戰喔" 宜儒老師要孩子們在課本中,選出自己最有感覺的一課,並且畫出三句最喜歡的句子,於是大家開始認真的挑選。最多人選擇的是第一課"大地的巨人",以及"動 物葬禮"。選"大地巨人"的孩子,多圈出關於強壯 高大 寬容等相關的文字; 而選擇"動物葬禮"的孩子,則關注動物充滿感情相互哀悼的文詞。接下來挑戰來了,孩子必須仔細感受他們所選的句子,再根據這些文句"塗鴉課本",但形式不 拘,可畫在課本的插圖上,更可以大刀闊斧地蓋在課文上。畫什麼都可以,但是要能夠解釋自己為什麼從句子中,產生這樣的圖畫。





有孩子選擇了"大地的巨人",畫出跨頁的大長人; 有孩子選擇了同一課,畫出了個好像跑道的圖形,他解釋"因為巨人很可怕,所以我要趕快逃跑,跑了好多圈好多圈,還是逃不調!" 喔~~原來他並不崇拜巨人,而是對巨人有另一種看法呀。
看著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感受,各有不同的詮釋,讓人驚歎於小小身體中,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精采的世界呢!

kids Art

(點選圖片可進入此國外藝文網站)
這是一個很實用的國外兒童藝術教育網,他們將孩子以藝術家的身分看待,給孩子一個很棒的名稱:"兒童藝術家,耐心的探索這個網站的內容,會找到很多寶喔,包含好用的兒童藝術課程,以及五花八門的藝術教材"。其中"How do I do when..."單元為一個問答空間,發問者以"當孩子...時,我該怎麼做呢?"句法發問,站主若有簡易的答案,即會大方分享。內容非常生活化並且實用喔。
以下為精選問答的簡述
1.問:當孩子抱怨"我不會畫畫啦!",我該怎麼辦呢?
答:那麼就避開"畫畫"這件事,介紹給孩子更多創作的方式,例如: 黏土雕塑,木頭工藝,3D立體拼貼...等,也很推薦讓孩子試試指印畫和布料勞作,直到孩子忘卻在白紙上繪畫的壓力,了解創作的趣味後,他便能夠自然地享受繪畫活動了。

2.問:當孩子覺得自己畫的不完美而喪氣時,我該怎麼做呢?
答:兒童藝術家常常會因為自己畫的跟照片不像,或不如大人的作品而沮喪。這時如果需要以範例做引導時,不妨介紹一些非具像的畫作,例如: 抽象畫.原始圖騰...等等,或者同樣是孩子們的創作,避免兒童藝術家們陷入擬真的困擾中。

3.問:當孩子太執著於很細節很精緻的繪畫活動時,我該怎麼做呢?
答:這時不妨玩玩"60秒快畫"的遊戲,他們沒有時間去分析自己畫出來的東西,才能進入創作的模式。也可以試試要孩子閉眼畫畫,或者把素描簿放在頭上畫畫,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務必要讓孩子覺得好玩!

4.問:當我問孩子"你這個圖是在畫什麼呢",他看起來非常尷尬的時候,我該怎麼做呢?
答:跟兒童藝術家介紹一個詞--設計。當他覺得自己畫的貓不像真正的貓咪時,與其不好意思的道歉,不如讓他練習可以想都不想,就驕傲的回答"這是我設計的貓喔!"

5.問:當孩子覺得藝術不過是"小孩子的玩意兒",我該怎麼做呢?
答:那就把蠟筆或水彩放一邊,給孩子更"成人"的繪畫工具吧。例如: 專業工藝用筆和精裝素描簿. 壓克力和油畫顏料...等,孩子會認為已擺脫了"孩子氣的玩意兒",進而願意探索嶄新的藝術世界了。

Haring kids

(點選圖片可進入此國外藝文網站)
這個網站很特殊,它包含來自各方的教案,而這些教案的靈感皆來自已故塗鴉宗師凱斯.哈寧。凱斯哈寧生前就很有孩子緣,他的作品明亮活躍,充滿快樂與希望,因此也很容易得到孩子的共鳴,教師們和凱斯迷們發現以他的生平故事或作品為出發點,能夠發展出適合各種類型學習的方案,除了藝術之外,還可以用來教數學和街舞呢!
這些教案都是經過操作的,附有教學目的.步驟.施作後省思.以及延伸行動,百家爭鳴的巧思和實作分享,令人大開眼界。
最令人滿意的的是,這些教案分別以教學科目,以施作對象的年齡層等等來分類,清晰易懂,讓入門的使用者也能輕鬆漫遊。

Haring kids

小耿老師第一堂課1

滿地舖好一張張的全開圖畫紙,小耿老師要孩子們選擇一個姿勢躺下,然後互相畫下彼此的身型。孩子們很少使用這麼大張的紙,有幾個小男生興奮的在紙上扭滾了起來,也有孩子作出了各式各樣的怪動作,希望在紙上留下有趣的身影。
相互勾勒輪廓時,孩子們必須仔細觀察他們的四肢,身體的形狀,包含手指的細節,散開的髮絲...,這些都是不小的挑戰。被畫的孩子,在身體被冰涼涼的彩色筆觸碰時,也咯咯的笑個不停,大家都很期待接下來會玩些什麼。

當每個孩子的身型都"等比例"的被移植到大紙上後,小耿老師要大家把自己的樣子畫出來,或者希望打扮成另一個模樣,或者建造身體內的世界。有的孩子一會兒就開始作畫了,有的孩子則盯著紙上的人型許久,似乎還在試著適應自己身體的樣貌。當一節課即將接近尾聲時,每個孩子都創造出了讀一無二的自畫像:。有小男孩張開紅紅大嘴,穿著緊身紅褲襪;有小女孩身體裡藏了一片青翠草原,還飛舞著美麗蝴蝶; 有孩子的自畫像露出了與本人如初一轍的笑容;有孩子則將台灣各縣市顛倒錯置在身體裡,而把"三芝"放在腦袋瓜兒中。

課程的一開始,有孩子發現這堂課是要畫畫,便躲在教室的書櫃後,很怕被發現。不過小耿老師終究在書堆旁找到了他,小耿並沒有責備孩子,他帶孩子到圖畫紙上,很耐心友善的與孩子聊著,孩子開始與他分享自己喜歡的自然科學,開心地在圖畫書上指出航空母艦的圖。而後孩子時而靜靜地看書,時而好奇的爬到其他人的畫作上,東家長西家短的,想了解朋友們畫了些什麼。從這堂課之後,這個聰明的孩子便加入了課程,試著與大家一起玩兒。

小道具的製作

在與孩子相處溝通的過程中,有趣的小道具是很好的幫手,而小道具的樣貌,往往可以取代千言萬語。以我們製作的小信箱為例,雖是手工的,並不非常精緻,但將它送給孩子前,我們特意說明了這是用心製作的禮物,孩子們可以將任何想與我們分享的心情與故事,投入信箱中,而信箱口的四種顏色代表的意義,我們則鼓勵孩子自己定義。孩子可分享"黑色"的心情,"綠色"的故事,但重要的規則是: 不可以偷窺別人的秘密,每個孩子都是他人祕密的守護者,每個星期課後,我們則會從不同顏色的信箱口中,摸出孩子的小字條,認真的回信。這樣的方式相當適合某些孩子,許多不易表達的心情.想討論的事,我們在每週的魚雁往返中才能得知,也才有機會了解進而溝通。

另一個例子是模擬真人的紙娃娃,相當受到孩子的歡迎喔! 這兩只娃娃,身形和長相都是依照團隊中的兩位大哥哥製作的,除了娃娃本身,我們還做了許多不同風格的服裝配件,例如 蝙蝠俠的頭罩. 超人的外穿小紅內褲. 少女風的洋裝等等...。這兩只娃娃用於我們在每一個學校的初登場,藉由孩子抽籤幫紙娃娃換裝的歡樂氣氛,不但能輕易破冰,更能輕鬆認識我們的施作團隊成員。每當娃娃替身換好裝,真人登場時,就是孩子最興奮的時刻,大哥哥們不需太大的犧牲,親切好笑的印象已經由替身娃娃建立了。


(想看更清楚和更快速的影片請按此)
影片中其實可以細分成三個部份:一個是帶點幽默的地球片頭,第二部份是橫山國小孩子的表演,最後一部份是靜靜、溫馨的孩子狀態。

在孩子經過約莫兩個半月課程之後,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堂課程,稱它為"回顧展"。這部影片,雖然現在看起來是一部片子,但是為了配合我們設計的回顧展,在播放給孩子們看的時候,我們拆成三部份給孩子觀賞。

先說說為什麼有回顧展吧!

從最初的計畫開始,我們就希望打破孩子對藝術的想像,突破目前學校教育中分門別類的習慣。"技巧"並非我們想要訴說的故事,我們更在意孩子"如何去創作、如何去欣賞"。因此,在我們的藝術教育之中,體驗會成為很重要的一環:用身體去經驗、用心去感覺。不過,體驗的東西如何讓孩子意識到呢?對大人來說,我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分享、討論,在過程中作自我的反思與回饋。但要作反思,"語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素材。

常常跟孩子相處的人就會知道,孩子有時候並不是那麼擅長"表達",有時會說:"不知道"。重要的是,他們並不是沒有感受,累積在他們體內的能量可能遠遠超出我們想像。但是,如何反映給孩子呢?

從這問題出發,我們決定用一個特別的方式去跟孩子互動,就是"影像故事"。

我們把整個影像故事分成三部份:片頭、照片故事、片尾。

片頭是以誇張的呈現去吸引孩子注意,主要在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

照片故事是請子玲老師,用逗趣的方式,配合孩子照片的簡報,告訴孩子們他們兩個半月在經歷什麼樣子的事情。每當孩子的照片在投影幕上出現,都會引起一陣哄堂大笑。有趣的是:孩子們很在意自己是不是有出現在螢幕上。(當然,我們事先就已經設計過,每一位孩子的照片都有出現,所以我們準備快一百張的照片)

片尾是以溫馨的方式去呈現,用動態的影片去讓孩子有一個整體的感覺。在當時這一堂課,影片播放到一半,正好下課鐘聲響起,竟然每一個孩子充耳不聞,靜靜的看著影片中的自己。

其實,用"影像故事"去作一個反映(reflection),構思是從心理學的概念中得到靈感。因為當影片投影到幕上,孩子也出現在影片之中,影片(或是照片)就是成為一個"他者"(the other),讓孩子能夠用第三者的眼睛,去跟影片中的自己作對話。孩子將不再用一樣的框架(flame)去理解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樣子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之中,我們才有可能去重新框定(reflame)孩子的想法,試著傳達我們所抱持的理念。

這堂課同時,我們邀請下一位授課藝術家(美華老師)參與,讓她能夠承接前兩個半月的施作,構思接下來要帶給孩子的東西。我們也邀請橫山國小的李主任、導師,讓學校也看見孩子不同的面向。

這影片中,除了影片故事的片頭與片尾(分屬於第一段地球影片與第三段孩子課程紀錄,子玲老師的照片故事不在其中),大家可以看見第二段影片的星際情緣是在去年(2008年)12月19日橫山國小的年度藝文展演活動之中特別製作。

課堂漫畫7


點選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課堂漫畫4


點選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打開小小寶藏盒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的影片請按此)
從三芝國小、興華國小,一直到橫山國小,每一所學校的施作都不一樣。

每一所學校,我們都設計不同的故事與活動。但不論內容是什麼,孩子都讓我們非常的驚艷。"打開小小寶藏盒"這名字就是子玲老師取的。因為她最相信孩子體內有一股與眾不同的能量,這能量最接近大自然的本質。

有一次,三芝的天空飄著綿綿細語,我們工作團隊剛從學校施作完,從山上沿著蜿蜒的路下山。卻在梯田之上發現了一道超級大、超級完整的彩虹。七種顏色構成的腳就這樣跨坐在綠色的梯田上,充滿傲氣的看著我們。對我來說,這是我這輩子看過最大的彩虹了。

三芝的孩子,每天孕育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體內又蘊藏了些什麼呢?

在影片中,子玲老師有提到三所學校的某些片段,每一所學校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大家可以看見在談到橫山國小時有一個片段,就是一群孩子們用手在牆壁上抹,一個小女孩轉頭說:"我們把校園美化的好漂亮喔!"其實,這並不是在我們設計的課程之中,我們一開始只是請孩子用粉筆在地上描繪出學校到家中樣子,沒想到有一個孩子用水洗手時,發現手上有顏料,就開始往牆壁上抹,其他孩子一看,馬上跑了過來,全部聚在一起作畫,畫完之後非常有成就感的告訴老師與主任,說"這是我們的作品"。

說實話,如果是我用粉筆畫畫,恐怕我在洗手時只會不斷用肥皂洗,還會一直說:"真討厭,洗不太乾淨"...

課堂漫畫1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清楚的視窗喔!

三芝,美的原鄉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三芝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影片當中,可以看見美麗的淺水灣、步步高昇的梯田、山丘上的夕陽,這些景緻,短短20分鐘的車程,就可以一覽無遺。

三芝的市區,就是一個T字型的道路。道路邊有許許多多的店家,像是一個熱鬧的小市集。影片中有一幕就是讀國小的學童回到家,抱著一個孩子玩的片段。這戶人家人家就在三芝的街道旁開了一個麵店,裡面最有名的就是炸醬麵。

就像是一個小小的部落,大家彼此認識,他們孩子也有很多就讀我們施作的三所小學。在這裡,有屬於他們的文化、他們的語言、他們的生活。其實,在與我們相處的孩子們身上,就可以尋找到三芝的許多痕跡。

在我們一整年的施作,除了讓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藝術樣貌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我們期望能透過學校,讓更多的人意識三芝這片土地,當藝術回到人的身上,會碰撞出什麼樣子的火花呢?

我記得,在訪談的過程中,計畫主持人有提過:希望孩子的藝術作品,能夠讓爸爸媽媽看見。透過這些獨特的創作,更能讓父母進入孩子的世界。這世界是這麼的不一樣,即使不是生活在都市;即使不是在明星學校就讀,但卻能擁有別地方的孩子所沒有的可能。

當然,我們也有設計出相對應的行動。除了校內的展演之外,我們更會在明年舉辦一個三校聯展,讓更多的人可以透過孩子的作品,看見不一樣的三芝。

其實,還有一個片段並沒有被收錄於影片中,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飛碟屋與石龍。大概十一月下旬,發生一件奇異的事:那一隻破碎、帶著些神秘的石龍,突然被穿上了衣服,被畫成一隻帶點頑皮斑紋的龍,嘴巴上還咬著一根骨頭!

如果大家有機會,可以在三芝水車的附近,沿著小路探險。有些小路會通到海邊,看見潺潺的溪流流到大海,看見波濤起伏的浪花。我想,這些隱藏在三芝的小秘密,就是許許多多的藝術家選擇定居於此的原因吧!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其實,每一所小學都有它特別之處,每一所學校的孩子也都很不一樣。

雖然當我們藝教團隊進入學校的第一堂課的主題都是:"藝術是什麼",但是在設計與規劃上,卻根據每一所學校作調整與準備。就拿影片當中的耿禎老師來說明好了,耿禎老師是進入橫山國小的第一位藝術家。

耿禎老師非常注重如何"啟發"孩子們的想像與創造力,他希望孩子先體驗一種"自在"。從"自在"出發,打破一些孩子對於"畫畫"的刻版印象,誰說畫畫就一定要規規矩矩的畫在一張紙上?難道不能邊玩邊畫?

橫山國小是一個森林小學,裡頭的孩子天天徜徉在山上,他們身體與想像與其他孩子是非常的不一樣。因此,藝術家讓孩子很自在的躺在撲滿紙張的木頭地板,自在的去體驗一個對他們來說輕鬆也輕易的藝術活動。

有趣的是,並非每一個孩子都肯乖乖的躺下,也是有孩子會不願意去作這一項活動。某些孩子的不願意,在當時會覺得有些迷惑,但都成為接下來探索與了解孩子最好的開端。激發每一位孩子藝術細胞中的能量,正是我們最期待與最用心在做的事情。

在孩子方面,啟發與體驗是我們試圖帶給孩子的經驗。反過來說,孩子的獨特性,也是對工作團隊與藝術家的挑戰。舉例來說,影片中有一位孩子蹲下來哭泣,導師在旁邊安慰。在當時,這孩子並不想作畫,他只想靜靜的看書(上課場地是橫山國小的一間小小圖書館)。類似的事情,不但發生在我們的施作,也發生在橫山平日的課堂上。

對我們的挑戰是:如何與孩子建立一種合作關係,讓他們願意跟我們一同去探索、經驗?

所以,我們也不停的作修正、理解。設計出一些變化與可能,產生另外一個活動:回顧展。有關這一段的內容,容我到之後的影片(橫山孩子的藝享世界)作說明吧!

課堂漫畫5


點進圖片可進入更清楚的頁面喔!

拜訪河神


(想看更高畫質與更快速度的影片請按此)
這一部影片的故事與詩,是我們的子豪老師寫的。子豪老師不但是計畫主持人,也是一位非常感性的藝術家。

這影片中所有的片段,都是子豪老師的上課紀錄。子豪老師用三堂課的時間,先用肢體活動讓孩子回到出生的狀態,想像大自然的畫面;然後帶領孩子到大屯溪的上游,用心去聆聽、感受。

其實這影片是有後續的,孩子們在下山的過程中,有些孩子開始發出昆蟲、動物的聲音。於是,子豪老師觀察許多,在下一堂課的時候,把孩子的聲音這元素融入了課程之中,讓孩子回憶他們最有印象的聲音,加上孩子們腳踏的節奏,形成一個"大合唱"。

孩子們興奮的說出自己最有印象的聲音,包括鳥叫、風聲,甚至還有孩子發出噗噗的大便聲。為甚麼有這麼可愛的聲音呢?其實在三板橋的旁邊,有一個公廁。公廁的前方十公尺藏著一坨狗大便。視覺、加上嗅覺的刺激,讓孩子對於"便便"特別的有感覺。

子豪老師讓孩子們有一個感官上的轉化,讓孩子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自己身處的世界。

這是在山上的興華國小,從三芝的市區到這一所學校,還需要再騎半個小時。興華國小剛好鄰近大屯溪的上游,學校這一年試著以大屯溪為主軸,設計一系列的生態教育。而這整個施作設計,就是子豪老師在了解興華國小之後,努力規劃的課程。不但保留我們施作的原意,更結合學校的方向。

課堂漫畫2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更清楚的視窗喔!


梵體劇場藝術家團隊包含擅長感官轉化之藝術家蔡宜儒、吳文翠、擅長光影變幻之藝術家薛美華、擅長綜合媒材之藝術家周孟曄、吳耿楨,跟學校老師及主持人產生一個三角互動的協作模式。學校教師除了協助藝術家教學之外,也負責各校成果的展演活動,並隨時掌握學童學習狀況,反映給總監與藝術家。透過藝術家、主持人與教師的協同實作,不但對學童的藝術體驗有全面性的了解,也能促進學校與校外藝術團體的交流,讓藝術與人文素養深耕在三芝地區。

同時由梵體劇場藝術總監吳文翠女士擔任教育顧問,早年為台灣優劇場資深表演者。自1986年起至今師事太極導引大師熊衛及氣功大師來靜。1995年創立極體劇團,並於2005年推展極體進入第二階段創作期,改團名梵體劇場,致力於總體藝術劇場的發展。曾獲多項藝術資助計劃獎助金,分別赴美國、日本研習表演藝術及舞踏。更曾獲邀至香港、新加坡、印尼、日本、中國大陸、韓國等各藝術節演出。2007年策劃國際知名導演尤金諾‧巴巴來台與江之翠劇場跨國合作交流,同年開始與丹麥OM劇團(Teatret OM)進行長期合作關係。

在計畫執行之前,梵體劇場對各校進行許多次的田野調查,透過仔細、深入的研究,了解各學校的教育發展、學童組成、師資狀況,,並在與各學校校長、教學組長、教師充分溝通過後,設計出專屬各學校的教學方案。梵體劇場的執行團隊與藝術家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觀察、反思,讓這項教學計畫的實作能夠更貼近學校與學童。藉由藝術創作的過程讓孩子獲得高度的成就感 ; 而感官經驗的引導轉化,會讓學童意識到自己體內蘊含大量的寶藏。透過藝術而學習,讓學童的生命歷程更為寬廣

人為了表逹對自然環境、生活、美及情緒的感受而從事藝術創作,因此,藝術創作可能堆疊了許許多多關於人的故事。同時,創作者也能快樂而自在地在藝術中悠游,並且獲得滿足。因為藝術的世界是無邊無際,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而這樣的可能性正符合我們對台灣藝術教育的期待:藝術家在一個四面環海、群山縱橫,氣候四季分明、自然生態富庶豐饒的美麗島嶼,創作靈感可以突破藩籬,向自然學習。然而學校裡的孩子呢?處在什麼樣的藝術及人文環境中?梵體劇場希望透過藝術家的教學實作,讓孩子用藝術表逹,並且透過網際網路的傳遞,引領更多人進入更廣闊的藝術世界,快「樂」游「藝」。

秉持這樣的精神,自今年九月起,梵體劇場獲得雄獅鉛筆厰股份有限公司贊助,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藝教於樂II-透過藝術學習專案」。以三芝鄉的三所小學為起點,帶領藝術家進入學校,突破原本藝術與人文課程的限制,用開放、彈性、深入、多元的藝術教學讓孩子經驗不同的學習環境。我們將用長達一年的時間,深入學校藝術於人文教育課程。藝術家、工作團隊、學校教師透過討論、交流,創造真正適合孩子的藝術與人文環境,孩子們也藉著藝術家的眼睛看見更遠、更豐富的世界。

以梵體劇場的三芝藝術教學實作為開端,將有用的教學範例、成果、以及鉅細靡遺的教學過程紀錄過程數位化在本網站中公開,讓更多社群,如:藝術家、教育工作者學者專家、孩子及家長皆能在此相互分享,有更多對話、更立體的討論。透過網際網路把不同社群的想法、理念、反思拉進來,不斷豐富網站的內容,也藉此將網站的效益擴散出去,深入各個社群。「樂藝網」,正是希望各社群都能快樂地悠遊在這個無垠的藝術世界中,亦以激發更多動人故事、凝聚更多獨特觀點、研發更多創意教案及實例為遠景。

藝術不單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與美學。藉著藝術家、教育工作者與不同社群的攜手「培力」,讓藝術走出課堂,真正讓台灣的孩子在藝術中長大。


課堂漫畫3


點選圖片可以另開一個更清楚的視窗喔!

常在想一個問題:人跟環境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自從我來到三芝,一切有了答案。

三芝,這個地名在我來這裏定居之前是那麼的陌生,對我來說,當初以為自己住的地方是淡水,直到看到家裏的門牌,才知道「三芝」這個地方的存在,因為我跟一般人一樣,記得的就只是「淡水」。

待在三芝一晃眼已經五年了,對我來說最有感覺的就是這裏的大自然環境,有山有海,有空時騎著車到海邊去看海,或是順著蜿蜒的梯田,探索一條條不曾去過的山間小路,有時還會繼續往山上走,到森林裡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體會到三芝自然環境對我的影響,美的體驗激發我對於藝術創作的靈感,於是乎人對於自己的土地產生情感。這樣的經驗讓我回到孩提時期,父親帶我於田間騎車、小溪流抓蝦抓小魚,以及跟鄰居孩子追逐小狗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我開始試圖畫畫表達,發出聲音歌頌生命的美好

而居住在三芝美好環境中的孩子們都在做什麼?她們的生命經驗又是什麼?能不能找到藝術萌發的種子?我自己從事藝術工作,又可以在這裡做什麼呢?

所以有了「深入了解孩子們生活」的想法,而第一步就是「進入學校」。波光葉影的三芝,作為視覺藝術發展的最佳養分,希望以僅有的三所小學為支「點」,透過孩子們不同的生活經驗故事「線」的串聯,透過對話,共同編織出一個對於「三芝」整體「面」的了解及認同,這是理想也是目標。

很高興可以進入學校,進入孩子的生活世界,透過參與學校以及孩子們的活動,真的把人的情感關係串起來,我認識了孩子們的爸爸媽媽、孩子們的師長,也開始與三芝居民、地方耆老望族等有了交流。我看見的是一個個活生生關於「人」的故事,也讓我更近一步認識「三芝」這塊土地,相信孩子也一樣再一次地認識自己。

我在意的是孩子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些什麼,我很慶幸在我的孩提階段種下一株好苗,在二十幾年後的今天開始發芽長大,也希望三芝的孩子能種下那一株小苗,未來在每個孩子心中持續成長茁壯。(計畫主持人 傅子豪)

;;